法定法官原則所引發的扁案爭議

Posted By weihsi / December 30, 2008 @ December 30, 2008 2 comments

圖片標題12月24日,前總統陳水扁先生及其家族所涉及之相關弊案,受繫屬之台北地院有意將特偵組日前所起訴陳前總統等十四人涉及之貪污洗錢案及被告四人之國務機要費案為併案之處理,相關訊息在發布新聞稿之後,引發了外界就台北地院之本案之作為表達了相當多的討論,並與「法定法官原則」作諸多比較與探討。

12月25日台北地方法院法官林孟皇於中國時報投書《誰在乎法定法官原則?》一文。特別的是,林法官的文章是雖然有就併案問題作小幅的評論,但是文末的重點,大多強調台北地院內部分案就金融專庭的設立過程中所引發的問題與討論上:



 

文明衝突論的亨廷頓

Posted By weihsi / December 28, 2008 @ December 28, 2008 0 comments

亨廷頓今天從新聞得知著名學者 Samuel Huntington 教授(中譯:賽繆爾‧亨廷頓)過世的消息,享年81歲

關於亨廷頓教授的生平,如同一般媒體所刊載的簡介,是一位美國著名的政治學學者,任教於哈佛大學,研究美國政府組織、民主分析、國際軍事政治、政治發展等領域,最知名的著作是 1996 所發表的《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中譯為《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即是「文明衝突論」(Clash of Civilizations)的代表性著作。



 

供奉「定光古佛」的淡水鄞山寺與汀州會館

Posted By weihsi / December 21, 2008 @ December 21, 2008 4 comments

2008-10-18-淡水古蹟外拍

二○○八年十月中旬,我到訪了位於淡水的鄞山寺。正式資料上,鄞山寺的地址是「淡水鎮鄧公里鄧公路十五號」,這個位置事實上是鄧公路與學府路交接的路口上,如果是以淡水捷運站為起點的話,應該從中正東路沿學府路行走大約十分鐘左右,便會看見右方較高地勢的一方有條岔路,那便是鄧公路,而鄞山寺的入口就在這路口旁。



 

火燒大坂城私房讀書筆記

Posted By weihsi / December 8, 2008 @ December 08, 2008 0 comments

閱讀火燒大阪城作者:早乙女貢 / 譯者:陳明姿
出版:遠流 (1991,一版)

這本《火燒大坂城》,是我從圖書館借來的,它所記述的是一段關於大坂之役的一段歷史,大坂城是由結束戰國亂世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但是歷史的巨輪卻在豐臣秀吉去逝後發生變動,原來臣屬豐臣氏的德川氏,在關原之戰後,其勢力逐漸超越主家豐臣氏,並在大坂之役中滅亡了豐臣氏,取代成為日本的實質統治者。

《火燒大坂城》的故事開頭,始自於「方廣寺鐘銘」事件,豐臣方派遣片桐且元前往駿府對德川家康解釋開始,接續著是雙方的談判、交換條件等等,最後是談判破裂於是最終歸於戰爭,大坂之役分為兩部份,先是「大坂冬之陣」、再來是「大坂夏之陣」,最後以大坂城天守閣所燃燒的熊熊大火作為落幕,宣告了豐臣方的滅亡。

整個故事平鋪直述,實際而言沒有過多的曲折,翻譯上似乎沒有太大的錯誤,對於這段歷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看看。不過,有一點必須注意的是,本書開頭並無對其相關背景作諸多介紹,而是很直接的就進入整個歷史的架構之中,所以對於其背景較不熟悉的讀者似乎在開頭會有點難以消化。但是對於整個架構相當瞭解的讀者來說,沒有過多鋪敘與解釋,其閱讀節奏應該會相當愉快、輕鬆吧。

我知道,當我們看待許許多多的歷史交替的同時,身為讀者所應該保持的,應該是客觀中立的態度才對。但是由時候,我總會不知覺的去同情弱者,例如閱讀大坂之役時,我會較同情豐臣方、同情秀賴、同情真田幸村,然後討厭「苦苦相逼懷有邪惡政治謀略」的德川家康老狸貓,但是當我閱讀幕末時期的德川家困境時,卻又跑去同情德川方,同情家茂 (十四代將軍)、同情慶喜 (十五代將軍) 等等;感覺好像很矛盾說,可是這卻是不自覺的,畢竟我的確是有點小小地投入到那不斷運轉的洪流之中呢。

本書封面是「大坂夏の陣図屏風・右隻」的大坂城天守閣圖樣,由現大坂城天守閣所蔵。



 

當九份山城不再悲情時

Posted By weihsi / December 6, 2008 @ December 06, 2008 0 comments



這影片是當年「悲情城市」在日本播放的兩分鐘映畫預告片。今年的金馬獎前夕,傳出「九份變樣,侯孝賢有罪惡感」這樣的新聞。電影行銷是近年算是很「夯」的話題,尤其是前陣子有一系列針對韓國電影行銷的報導,其中的結論就是「如果電影行銷成功的話,便可以連帶促進城市的觀光產業」的連結存在。



 

三峽大學啦啦隊表演

Posted By weihsi / December 2, 2008 @ December 02, 2008 4 comments

DSC_5338

在三峽某大學在十一月初有校慶活動,那天僑為了社團宣傳特地向朋友借來 Nikon D50 與小黑三來。接近中午時,是一年級的啦啦隊表演競賽,不過由於場地早已站滿了學生,所以一個現場的據點條件不是非常好。加上活動類的快拍經驗不足,事後看成果也是失敗偏多。

這系列包含有僑,小明與我所拍攝的作品。實際上我所負責的部份也不多。



 

三峽三角湧民權老街

Posted By weihsi / December 1, 2008 @ December 01, 2008 2 comments

2008-9-23-三峽老街


三角湧老街,一般人稱作「三峽老街」,係指台北縣三峽鎮民權街的南段,長度大約兩百六十公尺,三角湧街即是民權街的舊稱。三角湧地名起源,是來自於三峽地區位於大漢溪、三峽溪、橫溪三河匯流口沖積而成的平原上的關係。在十八世紀中葉時,三角湧是北台灣地區轉運茶葉、樟腦、藍靛和染布的交集中心,並逐漸形成了二百公尺長商業街區。



 

市街底下的三角湧

Posted By weihsi / November 30, 2008 @ November 30, 2008 0 comments

2008-9-23-三峽老街

清領時期,臺北盆地的開墾過程中,河運交通的有相當高程度的重要影響,移民沿著淡水大漢溪往上由開墾,三角湧也藉此獲得發展。移民於三峽地區最早開發的範圍是橫溪、三峽溪、大漢溪匯流口沖積而成的平原附近,即是「三角湧」地名的起源。清領乾隆時期,安溪移民逐漸增加,形成所謂「溪聚落」的發展,三峽第一條街區「三角湧街」便在時期初步成型。

三峽山區產有得製作染料原料的大菁,由淡水河運進布匹後,就近取得清澈的三峽溪水,接而造就了三峽染布業之發展,早年三峽街區的商業即以染布業著名。外國勢力進駐後,鄰近茶區、樟樹的開發,加上伐木、採藤、燒炭等發展,清領晚期三角湧即以熬樟腦、製茶及染布為主要產業,利用大漢溪河運作為貿易,成為以三角湧街為中心的商業據點,極盛時期往來船隻達六十艘之多。



 

麥寮黑霧依舊灰蒙

Posted By weihsi / October 26, 2008 @ October 26, 2008 2 comments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在日前愕然去世了。從消息傳來至今,我閱讀了許多關於王永慶先生這一生的回顧、追悼等等相關文章,也接觸了許多由不同角度去探視王永慶先生的其他問題。特別是他所領導的台塑集團在環保層面上的所產生的議題,由此角度去觀察,所謂的「臺灣企業之光」似乎在台灣的環境保護方面而言,是充斥著蠻橫與不道德的。

我記得小時候常到王永慶所創立的長庚醫院去,也認識過畢業於明志或長庚的朋友。我了解到這些事績是值得去讚揚與追思的,亦不可抹滅。但是當我知道當台塑六輕進駐麥寮之後,當地的天空就壟罩在灰濛的顏色之中時,我心底想的就只有「麥寮的黑霧」可以形容。



 

我看,你只是愛 Racing

Posted By weihsi / October 14, 2008 @ October 14, 2008 15 comments

我很喜歡電影或廣告場景是完全取自於台北、宜蘭或高雄等等屬於台灣島嶼之中的這些熟悉的風景。例如電影《海角七號》男主角在開頭騎車離開台北的畫面,鏡頭帶過的都是我所熟悉的地方,剛開始我會覺得非常驚奇、興奮並且感到相當地特別,心裡會想:「那是我平常騎車會走過的地方耶!」

接著,會特別去留意鏡頭所取景的是在何處,比對影片當中的場景與自己所生活的同的地方到底有什麼不同?這些地方我知道嗎?這些地方我熟悉嗎?後來我會發覺到,實際上由螢幕的角度(或說攝影師或導演的角度)去重新探視這些我所熟悉的場景,是不同於我實際接觸過的。「怎麼和我平常所接觸的感覺不同?」有時候我會這樣問自己。



 

關於賽德克的不暸解

Posted By weihsi / October 10, 2008 @ October 10, 2008 11 comments


網友 goutybear 在我部落格當中沉寂已久的文章《賽德克巴萊│Seediq Bale》發表 comments,指正了我在《賽》文當中的某些缺失,的確是在部落格發表的當時,自己沒有確實的去驗證資料的問題,幸好 goutybear 能夠及時的指正出來,讓我能夠改正,讓我非常感謝他。為了避免自己又誤解了關於賽德克族的相關始末,因此我張貼本文以表達對於《賽德克巴萊》的一些了解,希望有相關研究的網友能夠多方指正,以免錯誤再度發生。最後也希望魏導在電影《海角七號》之後,能重新一圓拍攝《賽德克巴萊》的夢想。



 

關於「國家神道」的初步心得

Posted By weihsi / October 2, 2008 @ October 02, 2008 0 comments

1930 年,台灣博覽會政府宣傳資料,吉田初三郎繪最近簡單的瀏覽幾篇關於介紹日本神道的文章,(真的很粗略的文章,對於神道的歷史與演進幾乎都只有標題性的介紹),瞭解到神道信仰由於日本本身文史變動的影響,在每個歷史階段當中都產生有相當大的變化。單純的日本神道,是來自於一種對於原始森林精靈的崇拜思想。這是由於日本群島大部分是屬於溫帶闊葉林氣候,這樣的天然條件使得生存於古代日本的文繩人能夠輕易地取得食物,視此種的自然環境是由於神的恩澤,進而認為萬物皆有精靈的存在,而逐漸產生了神道思想。



 

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初選入圍

Posted By weihsi / @ October 02, 2008 7 comments


得知部落格入圍還蠻意外的,畢竟是第一次參加 (已經是第四屆了),也覺得自己的內容不夠充實,單調的內容也似乎無法得到評審們的青睞,所以心底不敢抱有太大期望,加上最近生活突然變的忙碌,幾乎是有點淡忘這次比賽接續的發展了。

聽說主辦單位有寄通知函到報名信箱,不過我好像沒有收到耶 (還是收到垃圾郵件被我刪除了),我是有網友告訴我公佈在初審入圍名單才得知的,有點尷尬,後來仔細閱讀《部落格大獎張貼入圍宣告相關辦法》後,回應主辦單位的要求而發表這篇文章。

我有看到許多高水準的優質部落報名參加耶,還有一些網路上認識的朋友也紛紛入圍了,跑去每個網站為大家道賀恭喜一下 (愛湊熱鬧),蠻為大家感到高興的,畢竟能入圍就是一種肯定與鼓勵。

大家加油!


活動首頁:http://blogaward.chinatimes.com
初審入圍:年度最佳訊息觀點部落格



 

台灣古城的風水架構

Posted By weihsi / September 29, 2008 @ September 29, 2008 0 comments


在之前所敘述的「台北府城風水軸線」文章當中,簡單地敘述過隱含在台北古城之下的風水理論。也反應出中國自古畏敬自然的心理心態中,對於「建城」一事,漢民族希望藉由風水堪輿學來建構出「國泰民安」的想像,換言之,也因為農耕民族本身與天候節氣的關係密不可分,間接地將「安土立命」的思想,擴張為城市興衰的表意與象徵:



 

Sidebar 側邊列元件在頁面的顯示或不顯示

Posted By weihsi / September 27, 2008 @ September 27, 2008 2 comments

Blogger在 Blogger.com 中,若安裝某個 Page Elements 後,這 Page Elements 將顯示在部落格每個頁面之中。不過我在很久之前看過幾篇文章,表示只要設定好條件,是可以控制 Elements 所顯示的頁面的。

例如將某個 Page Elements 只顯示在瀏覽首頁的側邊列 (Sidebar) 上,或是只顯示在分頁文章之中 (即首頁不顯示)。這樣不只能夠在頁面設計保留更多彈性,也有一些優點:

1. 配合分頁性質,來減少讀取不必要的元件,使得網頁顯示更有效率。
2. 作者可以更有效控制「給瀏覽者」的首要資訊。
3. 讓介面更清爽。


可以參考「堯@部落格」的教學,是使用「修改 HTML」的方式進行元件修正的,因此提醒使用者在修改前最好先備份範本:

如何讓某些元件只在首頁 / 內頁顯示 [堯 @ 部落格]

如果跟我一樣,裝了一堆Page Elements,卻希望有些只出現在首頁,有些只出現在內頁,那這篇文章就可能是你所需要的。這個作法是利用修改HTML TEMPLATE的作法來作,然而可能會有些人不小心改錯了,而改錯的風險很大,所以建議先行備份,這樣至少還可以還原回去。

首先點選範本,然後點選修改HTML,最後把「展開小裝置範本」打勾。然後找到你想要修改的元件。然後找到includeable的標籤,在下上各加入一行,修改如下:

<b:widget id='HTML1' locked='false' title='訂閱服務' type='HTML'>
<b:includable id='main'>
<b:if cond='data:blog.pageType != "item"'>
<!-- only display title if it's non-empty -->
<b:if cond='data:title != ""'>
<h2 class='title'><data:title/></h2>
</b:if>
<div class='widget-content'>
<data:content/>
</div>

<b:include name='quickedit'/>
</b:if>
</b:includable>
</b:widget>


只在首頁及搜尋頁顯示:

cond='data:blog.pageType != "item"'

只在內頁顯示:

cond='data:blog.pageType == "item"'

而 Abin 的教學算是進階版的,因為不只可控制文章分頁與首頁部份,甚至可以設定條件在 Archive 存檔頁面或 Label 標籤分類頁面:

讓側邊列 (Sidebar) 的元件只在首頁顯示/不顯示 [Abin's Tech Note]

Blogger 頁面旁邊的 Sidebar 可以加掛很多模組,但是只要塞入一個元件 (Element),在任何頁面就都一定會出現。如果在某些條件下,特定元件可以選擇顯示或不顯示,一方面畫面也可以更清爽,少讀了某些元件網頁顯示也會更快更有效率。方法很簡單,只要在元件原始碼的外面加入 if 的條件判斷句,「當在什麼頁面的時候」,才會顯示元件的內容,就可以達到這個目的了。下面整理修改的範例,還有幾個常見的判斷條件。


事實上這算早期的 Blogger 基礎教學了,我是以書籤收集的想法來進行分享,歡迎網友討論。



 

fotologue.jp

Posted By weihsi / September 14, 2008 @ September 14, 2008 7 comments



相對於台灣眾多的網路相簿服務而言,在日本有個優質的相簿網站,稱作「fotologue」,當我們體驗了完全異於台灣網路相簿的服務之後,回頭看待台灣相簿網站所推銷的介面與服務,大概會對於彼此間明顯的落差感到十分地訝異吧。

fotologue」是日本一家提供圖像攝影公司「amana」所製作的網站。最大的特色就是整個介面是以 Flash 所做成的,但是在大量使用 Flash 的情況之下,整體瀏覽速度並不因此產生遲緩的狀況。每個月所提供的 upload 限制是 20MB,這對於我本身以及一般使用者而言也相當足夠了。除此之外,在所記錄與傳遞使用的網頁設計上,以及整體介面的操作與互動裡,使用上非常的輕快,也可以感受到當中的程式架構是非常嚴謹的。



 

博物館的台北高樓印象

Posted By weihsi / September 2, 2008 @ September 02, 2008 0 comments

台灣博物館與新光三越大樓

最近常常到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那裡去,是由於暑期所報名的補習班就在附近的關係。每天過的和準考生們一樣的生活,預定的時間當中,到台北車站附近、食用晚餐、上課、打瞌睡,直到時上完課後,隨即搭乘著交通工具回家。我想,這樣機械式的生活,應該曾是許多準備各大考試的人共同的經歷吧。

暑假的進度比起開學來說是比較不緊湊的,有時候我會趁著一些細碎的時段到二二八公園內遊走,比起公園內的樹木來說,館前路的高樓大廈的確會讓我感到太擁擠了點,因此我比較喜歡在公園內逗留。不過,大部分來說我也不會消耗時間太久,有時是繞著園內的步道行走一圈,有時是帶著相機隨意拍照,有時是尋找著公園內所放置的遺址,有時也會留下一點紀錄 (二二八內的遺址真的很多)。

在公園內,最讓我感到特別的,是像上圖那樣仰望台灣博物館與新光三越大樓的影像,這兩座建築物都曾成為城內區的象徵性代表,也是兩個不同時代的建築地標。有時候看著兩座建築彼此重疊,總會產生對於都市變遷的疏離感與歷史感。

台灣博物館是台灣歷史上最悠久的博物館,她那華麗的巴洛克建築樣式至今還是值得人們細心地去欣賞。而新光三越大樓曾是台灣最高的摩天大樓,加上比鄰著台北車站,新光大樓也曾經與現在的 Taipei 101 一樣,成為台北的代表性建築之一。換句話說,無論是台灣博物館或新光三越大樓,都曾有過自己過往的「台北印象」,或許說,是一種無常。

有時候,我會比較兩個「台北印象」,想著哪個「印象」會較讓我着迷,會喜歡那個時代的象徵,是高樓呢?還是博物館呢?依照我的個性,我當然會喜歡台灣博物館多一點,大概是因為我比較容易着迷歷史建築的關聯吧。我總覺得那個高樓大廈太單調了點,有點太(現代)台北了點。總覺得新光大樓尚未沉澱出韻味來。





相關閱讀

明石鳥居與乃木母堂鳥居於二二八公園 [WeihSi bLog]

明石總督之墓被迫移葬在三芝鄉福音山墓園。墓園設施只有鳥居遷移到二二八和平公園內,國立台灣博物館前。今年初,二二八公園進行景觀維護工程,將襄陽路一側的圍欄拆除,隨後是人行道美觀工程,使得原本在圍欄當中讓人無法靠近的鳥居,隨著圍欄的拆除,鳥居的位置竟然就在人行道旁,不只可以方便觀察鳥居的細節,也讓遺址與人們的生活更靠近一點。



 

是夏天結束了?寫北京奧運成棒系列

Posted By weihsi / August 20, 2008 @ August 20, 2008 4 comments

看完一系列台灣代表隊在五棵松棒球場的比賽。自台灣代表隊在剛才(十九日晚間)以二比四的差距敗給美國代表隊的時候,也同時確定台灣無緣晉級四強賽了。當比賽的結果從現場轉播播放出來的時候,我忽然聯想到日本許多以甲子園為背景的青春電影的最後:「當比賽結束後,那麼我今年的夏天也結束了。」

我和台灣的許多球迷一樣,都不喜歡輸的感覺,很可惜的是,所謂的棒球之神今年似乎不怎麼眷顧台灣的子弟兵,從八搶三開始台灣代表隊就彷彿被受傷的消息所壟罩著,而致使許多好手無法參加,接著本土與旅外球員們也紛紛傳出受傷的消息,直到北京奧運出發前,許多選手是帶傷來做比賽調整的。



 

萬華後火車站仙草冰

Posted By weihsi / August 15, 2008 @ August 15, 2008 8 comments

萬華後火車站仙草冰

萬華是位於台北市西側的老型社區,聚集著相當多歷史悠久的老店。位於萬華火車站對面的仙草冰,在店面當畫著「三十七年老店」數個紅色大字,或許可以顯現出這家仙草冰在萬華地區所保留的人情味。

上次隨著社團到龍山寺附近的環南國宅去,陳皇志老師是住在萬華的老艋舺人,當天天氣炎熱,他帶著我們一行人到艋舺大道的這家仙草店「消暑解渴」。那次拜訪讓我對於這家仙草冰印象深刻,每當經過萬華附近時,總會來這裡帶上一兩杯仙草冰走。



 

Menu Editor - FireFox 自訂右鍵選單元件

Posted By weihsi / August 14, 2008 @ August 14, 2008 0 comments

FireFox 瀏覽器所挾帶的強大功能,有一特點在於支援許多優秀的附加 Extension 套件之上,這些 Extension 套件依照使用者的需求不斷進化,並與 FireFox 本身進行更密切的結合,讓使用者藉由各自不同的 Extension 套件來強化個別的 FireFox。

不過隨著使用者安裝愈多 Extension 套件之後,右鍵選單會因為 Extension 套件的快捷鍵增加反而顯得複雜起來,甚至造成使用者的不便利。Menu Editor 套件可以將多餘的快捷鍵從右鍵選單當中「隱藏」起來,甚至於變換排列順序,讓使用者可以更方便的使用右鍵選單功能。

在「Firefox Add-ons」有 Menu Editor 的下載點,點選後即會自動安裝。

Menu Editor 1.2.6 (en-US) /
https://addons.mozilla.org/en-US/firefox/addon/710
Menu Editor 1.2.6 (zh-TW) /
https://addons.mozilla.org/zh-TW/firefox/addon/710

安裝及使用過程,可以參考以下兩篇文章:

FireFox 右鍵選單大改造 - Menu Editor [Forever Fish]

Firefox 的強大威力就是他有許多優秀的 Extension 套件,不過隨著你安裝越來越多的套件,右鍵選單也就變的落落長,有一些幾乎很少用到的,Menu Editor 這個套件可以用來把不會用到的右鍵選單刪除,只留下那些你常用到的 :)

Menu Editor-選單項目任我編 [海芋小站]

Menu Editor可以讓您自訂Firefox的右鍵選單,和功能表的選單樣式,和Personal Menu不同的是,Personal Menu有點像捷徑的功能。



 

讓部落格字列排版可以左右對齊

Posted By weihsi / August 13, 2008 @ August 13, 2008 4 comments

這是篇不專業教學文啦,因為我也是剛學會的。(笑)

我想修改版面的相關問題還是要請教其他高手才行。在之前,我發現到部落格的文字段落有些問題,可能因為全型半型的關係,或是符號的增加,或是英文數字的字數排列問題,導致文字段落呈現鋸齒狀,長短不齊的問題。例如下圖是《官幣大社台灣神社》一文的「台灣神社始於西元 1901 年興建於劍潭山...」段落。段落長短不齊的現象,不只網頁設計上不夠美觀,也可能造成讀者閱讀上的困難。

這時候就好想要有 Word 的「左右對齊功能」。



請教網友之後,才知道增加「左右對齊功能」還蠻簡單的:首先

(1)打開「修改Html」的頁面,
(2)在當中尋找到「post」的元素中,增加:

text-align:justify;
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


最後,按下儲存之後便成功了。可以試試看頁面是否變成「左右對齊」的樣子。這樣不只排版美觀,也降低讀者閱讀的障礙。我個人覺得這個修改倒蠻實用的。



之前我還發現到部落格的「sidebar」部分的文字似乎太過擁擠。因此我在「sidebar」當中增加:

letter-spacing: 1.5px;

「letter-spacing」的使用是要讓部落格的文字調整出一點點距離,減少文字之間的擁擠感,讓讀者可以好讀一點。部落格在版面上的一點小用心,希望的是可以增加訪客瀏覽文章時的舒適感,個人感覺非常實用因此和大家分享喔!還有其他奇怪的想法也可以討論看看。



 

來自台北商港的突堤效應

Posted By weihsi / August 8, 2008 @ August 08, 2008 4 comments


雖然台灣在地理上可算是海島型國家,但是除地理上的外觀之外,台灣實質上是非常缺乏海洋國家的特質。無論是國家政策,海洋法,環境政策,公共(民)輿論等等。我曾表達個人粗略的觀察與想法在《台灣的海岸落差》一文,不過,台灣對於海岸的漠視依然是個現在進行式,台灣公行政機關與既得利益者依舊粗暴地對待著台灣那美麗卻柔弱海岸線。



 

CHANGE,五十日的平民總理大臣

Posted By weihsi / August 4, 2008 @ August 04, 2008 0 comments


木村拓哉所主演的日劇「CHANGE」在2008年的五月上映,長度只有短短的十集。故事與角色內容在網路上有許多網友作了諸多介紹,尚未看過的朋友可以在相關連結找到網頁來作為參考。如果以我的感覺去解釋這部日劇,我覺得整部戲會讓我想到平時在報章雜誌看到的「一日店長」,也就是讓非專業人士嘗試在一定期間內擔任某要職的活動,換句話說,如果由我來形容,我會說:

「CHANGE」不過就是「一個單純又天真的平民,跑去參加了一場叫做五十日總理大臣的活動」而已嘛。



 

Delicious.com 改版與社群功能討論

Posted By weihsi / August 1, 2008 @ August 01, 2008 1 comments

deliciouscom_p_600在八月一日這天,老書籤網站 Del.icio.us 改版了。首先會注意到的,大概是原先的「del.icio.us」網址變成了「delicious.com」。不知道這樣的改變會不會讓使用者好記一點,雖然覺得舊網址也很簡單啦。不過我到覺得新頁面的設計多了很多色塊,感覺上比起之前的單調版面好很多,但一樣保持著之前的簡潔,不會因為改變版面而造成使用者使用上的落差或不便。



 

名為「接觸天空」的競賽

Posted By weihsi / @ August 01, 2008 4 comments

Taipei 101


信義區的地標自屬台灣最高樓的 Taipei 101 莫屬,在101附近也不斷地興建起大樓來,建築工地外是財團的宣傳廣告,華麗的假想圖和誇張的文字設計,設置在人潮往來的看板上,那些什麼「新天地」、百貨或旅館等,我覺得那些廣告的意念傳達已經不只是未來的「美侖美奐」而已。

其實也沒錯,這些建築物不就來自於人類的需求嗎?有想來101的人,所以101建設起來。有需要新光新天地的,所以新天地各館也就一間一間地開幕。那麼,就更別說誠品信義了,它也為了符合人們的需求,而轉型為一座「不單純的誠品書店」。

上圖的拍攝地點即是誠品信義店松高路出口。使用的是$ony T50,背後的天空很藍。右側是已經完工許久的 Taipei 101,明顯地101專屬外觀。左側正在興建的大樓鋼架外的電梯,由下而上逐漸上升,從外觀看懸掛在建築外的電梯已經達到難以想像的高度了,但實際上這座大樓卻尚未完工。它到底會變多高呢,我心裡問著。

我覺得這座看似渺小的電梯,在名為「接觸天空」的競賽裡,比起101更有侵略性。

如果說,這些大樓代表著人類的需求或慾望的話,那麼台北101可以算是無比的高聳了,它的顯眼是會讓人在抬頭仰望時感到畏懼的。不過真正讓人感到焦慮不是這座「高塔」,而是它周圍那些尚未建起的鋼筋支架,它們的存在似乎告訴我們:光是一座101是不夠的!還必須要建造更多!拱給更多的需求。

換別的角度看待,這些建設與發明是中性的,是一些很單純的角度而言。最後,我忽然想起「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這句廣告詞,不能否認人性或慾望往往是科技進步的動力,我只是對於人們的所欲所求感到摸不著底而已。

相關連結

WeihSi pLurk / http://www.plurk.com/p/1zmqi

Taipei 101 旁的大樓不斷興建,站在底下好像感受不到經濟不景氣似的,看著那些建築物,我對於人無限的慾望感到焦慮。



 

台南丘與鳳凰城下

Posted By weihsi / July 29, 2008 @ July 29, 2008 0 comments

十八世紀地圖圖片是十八世紀地圖,可以隱約了解到赤崁面對台江內海,背後依持著丘地的地勢位置。台南市稱作鳳凰城,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台南在日治時期在市區大量種植鳳凰木的關係,這段說法的時點應當是在日治之後。另一個說法是根據台南的地形和風水傳說而來的。

台南市位於嘉南平原的南端,全市地表大致呈現東南高西北低的走向,其中有一部分屬於昔日台江內海的遺跡,最初外來移民藉由台江內海的航運進入台南,到了現代內海已經大半成為安平平原區。這樣的歷史很痕跡下,建構成台南過去所發展的陸地主體位於現今東南半部的台南台地。



 

南陽街千姬日式簡餐

Posted By weihsi / July 28, 2008 @ July 28, 2008 0 comments

Senhime

南陽街在台北車站旁,也是著名的補習班街,來往的總是通勤族、學生或是服務業群等,這裡的飲食店家林立,為了彼此的競爭,大多有量足、廉價或縮短時間的特點。也因為如此,人們或外食或便當或是用塑膠袋包裝著滷味雞排,隨即解決了一餐,而難以對店面留下深刻的印象。位於南陽街的千姬日式簡餐雖然並非頂級料理,卻能夠擁有網路上一定的評價。我想,說不定是因為和千姬日式料理的風格不同於南陽街多數的快餐店有關吧。



 

消基會:網路購物退貨限制違反消保法七天鑑賞期規定

Posted By weihsi / July 27, 2008 @ July 27, 2008 27 comments


警告:以下文章有關「東京著衣案」之論述,如係於東京著衣實品店(非網路購物,如旗艦店)所產生之消費爭議,恐有不適用之餘地,請讀者對於內容再三參酌,謝謝。(2009/11/16 Update)

編者按:本文係依據發表日期有效之法規撰寫而成,日後法規如有修正,恕不更新本文內容。又所謂「七日猶豫期」之名詞在本文中皆以大眾習慣之「七天鑑賞期」用語替代(更何況消基會本身也用此名詞)。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以下稱消基會)在日前(7/24)發布《網拍一律不給退?業者已觸法!》新聞稿,內容表示消基會抽查多家「以企業型態經營網路拍賣的業者」,發現網路買家以「買家不得因個人觀感退貨」條款排除買家所享有的七天鑑賞期規定,認定業者牴觸消保法規定的相關解釋。

消基會表示,現今許多網路拍賣賣家,由於銷售量成長的關係,紛紛由C2C(Customer-to-Consumer)形式轉變為B2C(Business-to-Consumer)的網路賣家。也包括本身是B2C的業者進入網路拍賣平台進行網路交易的情形。



 

台南大正町那搖曳黑白色彩底鳳凰木

Posted By weihsi / July 20, 2008 @ July 20, 2008 0 comments


上圖是日治時期台南市大正町所攝,右上角有《台南名所大正通り》字樣,推測是日治明信片,時間預估在大正九年(1920年)之後。大正町道路兩側種植鳳凰木,平時為林蔭大道,若到鳳凰花開時,大塊的火紅花色綴如豔,如鳳凰般倚枝鑲入藍天,是火焰般那麼紅樣,成為當時台南市的一大特色,可惜圖片成像黑白,無法一睹綠枝紅花的風采。



 

源氏物語

Posted By weihsi / July 19, 2008 @ July 19, 2008 1 comments

《源氏物語繪卷》第二十帖朝顏 / 土佐光起繪《源氏物語》是世界最古老的長篇寫實小說。分為三部五十四帖。作者是紫式部(Murasaki Shikibu)。《源氏物語》的卷名皆以卷中的場景、人物、或和歌來題名。其中在四十一至四十二帖的《雲隱》只有篇名而沒有內容,其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說本來是有其內容,不過由於時代的轉變而亡佚;或說本來的作者無此篇幅,是由後人添加的。較為特別的說法是第四十一帖《幻》所描寫的是女主角之一的「紫」的死亡,作者不忍描再寫男主角光源氏遁世之言,因此以《雲隱》兩字帶過。

此外,從《匂宮》這一卷開始,乃是講述源氏死後的故事。從《橋姬》到《夢浮橋》十卷合稱「宇治十帖」,以京都和宇治為主要舞臺,描述女三宮之子薰之君、源氏外孫匂宮和源氏之弟八之宮的三個女兒(大君、中君及浮舟)之間糾葛的愛情故事。



 

親愛的,我不是花蓮人,沒資格說蘇花高的事

Posted By weihsi / July 18, 2008 @ July 18, 2008 4 comments


我曾經看過一則新聞,花蓮地方民代帶領著花蓮當地人前往台北集會抗議,他們的主張是興建蘇花高。而同樣是花蓮人,是由台北求學的一群花蓮年輕學生所組成的,他們主張反對意見,並認為蘇花高的興建到建成時間過長,聲明:「大人們不該為年輕的他們作決定,未來的花蓮應該由年輕的他們做主」,而媒體稱為「世代的戰爭」。



 

侯硐瑞三礦場

Posted By weihsi / July 9, 2008 @ July 09, 2008 2 comments

侯硐車站 / 瑞三礦場

當我們到達侯硐時,已經是下午三點左右了。天氣非常不好,陰陰沉沉的,有時甚至會下起短暫陣雨。不知是天氣的緣故或是山城本來的生活節奏,侯硐並不如鄰近的其他景點那般熱鬧,只有少許的繁華紀錄在某些痕跡之中。



 

菁桐石底大斜坑礦場

Posted By weihsi / July 8, 2008 @ July 08, 2008 5 comments

Vivitar 第一捲

之前在網路上閱讀到幾篇介紹侯硐地區的文章,激發起我對於侯硐這個舊礦場聚落的想像,與朋友分享著自己對於這些文章的想法或心得。剛好阿志說也想過去看看、攝影或是紀錄某些痕跡。於是我們就約定成行了。



 

侯硐神社

Posted By weihsi / June 29, 2008 @ June 29, 2008 5 comments


侯硐神社,應稱作為「猴硐社」,無社格,隱匿於侯杜公路旁的雜草叢中,若不仔細尋找,是不容易找到那座被樹叢所遮掩的石造鳥居。目前我對於侯硐神社的資料非常的少,只能從少數的資料推測神社相關的訊息。侯硐神社建造年代不明(但可依瑞三鑛業所奉獻的鳥居來推測出此社應該建於昭和 16 年之後),大概是由於侯硐地區礦業曾於日治時期相當興盛,人口聚集眾多,才有建造神社的需求與資源。



 

Blogger 發布回應內嵌功能

Posted By weihsi / June 28, 2008 @ June 28, 2008 18 comments

Blogger今天 (6/28) Blogger in Draft 一次發表了許多新功能,可以參考《Updates and Bug Fixes for June 26th》這篇文章。其中我認為最需要以及最有用的功能有兩個:

Embedded Comment Form:稱作「已內嵌下列文章」,就是直接在文章內嵌入回應區塊,而不必像之前的 Blogger 樣式另開視窗。

Import and Export:部落格存檔匯入和匯出功能。將部落格內的文章和回應以 XML 檔案匯出,並得以將檔案匯入部落格內。

Blogger 原來預設的回應樣式是必須新開視窗的,對於 Blogger 的使用者來說,因為習慣而不太有使用上的障礙,但是由於這樣的回應文章格式不同於台灣多數的部落格平台,所以會造成其他使用者的不習慣,我就有遇到這種留言障礙的情形,所以這次 Blogger 的新功能實在是太受用了,雖然新功能的格式我還是有點不滿意。(因為使用介面依舊和台灣多數部落格平台不同),但是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大進步。

如果本來就使用 Blogger 所預設提供的模板的,原則上只要在「設定」中的「意見頁面」修改「意見表單位置」這個選項就好。但是如果模板經過個別修改或設計的,就必須手動修改了。

關於手動修改的 (就是選了「已內嵌下列文章」選項還是跑不出新功能的),可以參考「小 Ken 思路不轉彎」的《Embedded Comment Form 和 Star Ratings 安裝》與「山頂秘密基地」的《如何把 Google Blogger 的意見表單內嵌於文章之中》兩篇文章。

Blogger 的文章備份問題雖然可以用某些方法匯出,可是總是感覺不方便與麻煩,Import and Export 功能似乎可以用來彌補部落格備份這個問題。所以對我而言也感覺有相當的重要性。

當初選擇 Blogger 作我的部落格平台,即是看中它的零廣告與自由性,沒想到 Blogger 的成長彈性也相當突出 (雖然有時候感覺新功能更新有點慢),這會讓許多使用者對於 Blogger 的依賴與使用忠誠又加深了不少呀。因為,可以明顯地感受到 Blogger 團隊的成長與開發企圖心。這點對於使用者的信任感來說有相當的影響性。

如果想要新增新功能,可直接登入 Blogger in Draft 作新增 / http://draft.blogger.com/home

相關閱讀

在文章內直接發表意見,不用換頁了! [Fun New Run High]

Draft Blogger(blogger 用來測試新功能的網站)目前正在測試一些新功能,其中有項功能令人振奮,就是可以直接在文章頁面留言了! 這項功能在目前的blogger還沒開放,必須從Draft Blogger登入,直接設定。



 

個人資料與 ATM 詐騙

Posted By weihsi / June 27, 2008 @ June 27, 2008 3 comments

網路圖片:英國導盲犬接受ATM提款訓練。不知道怎麼開頭來敘述這麼糟糕的事情,簡單的說,就是我昨天遇到詐騙電話了。電話從昨天早上開始的,不過我有不接陌生電話的習慣,所以前面幾通我都沒有接,直到晚上十點多(我接起)的那通電話,居然也打了五到六通,事後想想可真是「敬業」呀。

詐騙的過程略過不提,是以「取消分期付款帳戶」手法來欺騙受害者到 ATM 使用轉帳功能。我在網路上收尋有紀錄相同手法的文章,例如《喂,你好,我是詐騙集團》或《中國網軍,竊台網拍個資行騙》等文章都是記敘相同的手法。



 

台灣神社的風水理論

Posted By weihsi / June 26, 2008 @ June 26, 2008 0 comments


曾在《台北城風水軸線》一文簡略地描述台北府城所蘊含的風水理論,以及由風水軸線串聯府城和七星山峰兩者當中的關聯:

文章內還有軸線的相關資料可以參考。台北城的軸線是由於建城過程中先後參考兩套不同的風水觀所導致的結果。內部主要街道呈南北向十字交叉,但外圍則呈現向東北-西南傾斜的長方形,造成城內街道與城牆不平行的情況。因此,若由東城牆(今中山南路)、西城牆(今中華路)再加上台北城中軸線作為延長,將會在七星山頂交會,只是在交會之前,三條軸線的劃分範圍也會經過劍潭山巒。

由此可知,東西城牆所延伸往北的軸線,再加上城內中心的中軸線,是以七星山峰為交集點。由擷取 ephemeris 所製作的 KMZ 的圖片可以清楚的看間三條軸線與七星山峰的相對關係。讓我注意的是,三條軸線由七星峰群延伸而下,紗帽山白雲山,再度過芝山岩(神社),隨即落點於劍潭山頂之上,也就是台灣神社的社址地。明治34年 (西元1901年)十月建成。



 

台灣神社的石燈籠

Posted By weihsi / May 19, 2008 @ May 19, 2008 0 comments

台灣神社石燈籠

台灣神社於戰後面臨廢座拆除的命運,保留下來的遺物散落各地,例如劍潭公園入口上或圓山飯店的狛犬金龍,國立台灣博物館前的銅牛或三峽祖師廟的鳥居石柱等等。而在兒童育樂中心中山北路側出入口的斜坡上,還有屬於台灣神社的石燈籠,正悄然豎立著。



 

那時台灣左側通行

Posted By weihsi / March 29, 2008 @ March 29, 2008 0 comments


在日本,交通行徑方向是左側通行。是由於明治維新時代,日本政府引進英國交通行徑習慣所帶來的影響(幕府時代武士也因佩刀因素習慣左側通行),日本「道路交通法」第 17 条第 4 項因而規定了「車両は、道路の中央から左の部分を通行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之明文。

日本持續左側通行的交通行徑方式直到現代。在台灣,由於曾與朝鮮半島也接受日本政府統治的緣故,交通行徑習慣也經歷過一段左側通行時期。

上圖「臺北停車場」明信片,可以明顯地呈現左側通行的行徑方向「廣場上的左側車輛向前駕駛,右側車輛以相反方向駕駛」情形,廣場中央是沒有分隔線作出車道區隔。左側通行車輛的駕駛座通常會設計在右側,但日本政府並無強制規定駕駛座的位置,容許輸入來自歐洲或北美的右側車輛在日本行駛,因此進口車輛也不需要再將駕駛座進行改造。


上圖「台北市圓山公園前」的日治彩繪明信片,明治橋上的自行車明顯地是靠左行駛,明治橋兩側的行人方向也顯現出相同的習慣。而日治台灣左側通行的制度,不只限縮於機械車輛,也包括自行車、人力車等,甚至是台灣鐵路的火車行徑方向也是左側通型(台鐵現今左側通行制度尚未改變)。


上圖是昭和十六年(1941年)於台南銀座所攝,在道路上懸掛的交通標誌即是「左側通行」四字。

台灣左側通行制度直到二戰結束後,隨著統治者的更變而轉換為右側通行。但是,在 1970 年代之前,由於尚未將車輛駕駛座位置列入相關交通法令內作為規範,道路上仍然隨處可見左右駕車交錯行駛的情況。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薨去於台灣之野史

Posted By weihsi / February 3, 2008 @ February 03, 2008 5 comments


臺灣嘉義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圖片資訊

明治二十八年,西元 1895 年,十月二十日四艘屬於日本帝國海軍軍艦進入安平港內,分別是吉野、浪速、大和與秋津洲四艦。不過陸地上的台灣守軍的砲台卻沒有發砲攻擊。二十一日凌晨一點,來自台南東門教堂英國傳教士的消息,據守台南城軍隊的首領劉永福已經暗自偷渡至廈門。加上與海軍傳來的消息相互對比,增加了情報的可信度。日本陸軍第二師團長乃木希典(Nogi Maresuke)中將得知消息後,便隨即命令軍隊佔領台南。

十月二十一日,黎明。日軍第二師團由台南小南門進入台南府城。至此,存在一百四十九天的台灣民主國,等於滅亡了。十月二十七日台灣總督樺山資紀發布公告聲稱「台灣全島已全部平定」。十一月三日,日本明治天皇誕辰。兩天後,也就是十一月五日,日本軍方公布「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薨去」的發表。



 

回想一九○一年:明治橋一代目

Posted By weihsi / January 31, 2008 @ January 31, 2008 2 comments

日治時期彩繪明信片,《台灣神社遠望,北白川宮殿下風光明媚之境》

大正十二年(一九二三年),皇太子裕仁親王至台灣神社參拜,路過明治橋,看見明治橋的山水風景,不禁讚嘆:「色美しき青田続きて白鷺の遊ぶも風情あり明治橋」一語,這是當時少數對於明治橋形容的記載。



 

官幣大社台灣神社

Posted By weihsi / January 26, 2008 @ January 26, 2008 19 comments


台灣神社全景(二枚繪葉),大約是從基隆河南岸,明治橋下游所攝。網路圖片。

社格 / 官幣大社
地址 / 台北州台北市大宮町
供奉 / 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昭和十九年(一九四四年)增祀天照大神
鎮座祭日 / 明治三十三年十月二十八日
設計者 / 伊東忠大、武田五一。昭和十二年四月改建,由神社局技師角南隆、總督府營繕課長井手薰設計

我從台北城景福門圓環開始由中山北路朝北行駛,路過了六條通與兩旁繁密的樹影,道路一路連結到劍潭山底。中山北路自基隆河的南岸往北望去,即可看見中國式建築的圓山大飯店以及後頭那蔥鬱的劍潭山影。那原本稱作中山橋或中山二橋的連結要道,目前正建構著複雜錯亂的高架橋梁。或許人們只能模糊想像著,在那百年之前,日本總督府曾在這之上矗立起名為台灣神社(Taiwan Jinsha)的建築。



 
 
Copyright 2005 春如月筆記.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