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十二年(一九二三年),皇太子裕仁親王至台灣神社參拜,路過明治橋,看見明治橋的山水風景,不禁讚嘆:「色美しき青田続きて白鷺の遊ぶも風情あり明治橋」一語,這是當時少數對於明治橋形容的記載。
明治三十四年(一九○一年),台灣神社建立於台北劍潭山,可俯視臺北市,甚至遠眺臺灣總督府。不過,在南岸的圓山與北岸的劍潭山之間相隔著基隆河,總督府為了方便民眾至神社參觀,於同年興建「明治橋」,橫跨基隆河,連接神社和「敕使街道」之間的交通。因此,明治橋算是臺灣神社營建的附帶工程。
明治橋最初是鐵製桁架橋(一九○一年至一九一二年),橋面木造,中為車道,兩旁為人行步道,步道欄干有扇形鏤空雕花裝飾,也給與鋼筋結構增添幾分美感與華麗風格。而橋的外型遠望類似吊橋,因此當時的附近居民也稱呼為吊橋。
由於交通流量大增,以及方便神社參拜等原因。西元一九一二年,木造橋面改建成鋼筋混凝土造橋樑(RC 拱橋)。昭和五年一月開工,歷時三年完工,工程費預計為六十九萬餘元,其額度分別由國庫與台北市負擔。
明治新橋(一九三三年至一九六八年)全長一百二十公尺(兩岸袖高欄兩端間之距離),寬十七公尺,中為車道,兩側設有人行道,其下方鋪設水管,橋墩採一大二小,三孔拱型設計,橋兩旁人行步道的磨光欄杆,為山口縣德山產花崗岩建造而成,兩側欄干上裝有青銅質裝飾塔燈,兩邊各一對,橫跨在基隆河上,橋體下方呈拋物線形,造型古典高雅。昔時橋下有小船接駁至大稻埕。(參考明治橋新橋の概要,《臺灣建築會誌》第06輯第01號,頁42~43,1934年)
實際上,明治鐵橋改建成 RC 拱橋的改變,需要從日本橋樑建築史的大背景進行瞭解。大正十二年(一九二三年),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其中地震對於鐵橋建築產生了影響,在之後的「復興橋樑」時期,採用最新的橋樑技術─鐵筋混凝土拱橋。
今天日本還保存幾座此一類型同一時期的鐵橋,如東京都神田川的聖橋(一九二七年)、大阪舊淀川的水晶橋(一九二九年),以及東京都石神井川的音無橋(一九三一年)。明治橋在樣式上與上述的三條橋在設計上非常的類似。音無橋在東京都北區,仍是主要幹道的橋樑,甚至音無橋附近的水道被特別設計成充滿江戶風情回憶的親水式綠地公園。
西元一九四六年,明治橋改稱「中山橋」。一九六八年,中山橋(一九六八年至二○○二年)的花崗石欄杆與燈柱被拆除,擴寬橋面,增加車道。中山橋長期以來是臺北市區通往大直、內湖、士林與北投一帶的重要通道。
西元二○○二年十二月二十日,中山橋由於被認為其橋墩建築影響防汛,台北市政府宣佈拆除。台北市市長(馬英九)並承諾,一年之後,中山橋將擇地重建。不過,重建計劃卻不斷延遲。
參考資料
臺灣教育會雜誌暨臺灣建築會誌資料影像庫
相關閱讀
官幣大社台灣神社 [WeihSi bLog]
兒玉總督完整規劃了日本皇族蒞台時,以總督官邸為中心,參拜台灣神社及視察台灣總督府(今總統府)的固定路線。由總督官邸大門開始即是大街路(今凱達格蘭大道),轉往東門城門,向北起便是寬八間(約14.4公尺)、兩旁種滿相思樹的「敕使道路」(今中山南、北路),沿著大道往東北走,便可通往台灣神社舉行祭儀。另外,通往總督府的大街路也有舉辦夜間遊行等重要儀式的活動路線。總督府為了方便民眾至神社參觀,興建「明治橋」,橫跨基隆河,連接神社和「敕使街道」之間的交通。因此,明治橋算是臺灣神社營建的附帶工程。
明治橋二代目之最後遺容 [陳凱劭的BLOG]
原本一座橋只要造型優美,倒也可以跟環境和解共生,但一下子來六、七座橋擠在這裡,就美不起來了;美國在1960年代大公路主義盛行,城市建了很多高架橋、快速公路、交流道,城市的外圍道路全是一圈又一圈的高架橋,台灣就是受美國大公路主義影響,明治橋一帶、淡水環河快速道路,就是100%純種美國公路文化景觀。近十年來美國開始後悔了,只要結構體年限到了,經評估沒有交通上迫切必要,拆了就不再重建了。南朝鮮的首爾,也開始拆一些市區河川上的高架道路了。
圓山明治橋的遺照 [卡卡的夢想世界]
圓山的中山舊橋,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明治橋,已經被解體好幾年了,但中山橋遷建小組已經撤銷,橋體也留在再春那邊不知如何是好。很明顯地,就像是李文英說的,這「根本就是把小組委員與文化保存團體當傻子耍」。這張照片是十幾年前,有一次我帶著相機晃到明治橋那邊,發現那個橋居然有個往下的通道,可以從橋的美術館端走到動物園端,很有趣地穿越橋體,因此拍下了這張照片。可惜這些漂亮的橋身,已經被碎屍而不知何日才能重返人間了。
記憶中的橋 [小兔私人頻道]
幕已落下,然而故事卻還未終了。2003年的九月,一位名叫黃國雄的男子,在中山橋下結束了他的生命。他正是帶領著無數的工人,在這裡一塊塊的拆下中山橋,並且編上號碼的工程公司負責人。保存古蹟的使命感使他接下了這個工作,然而,卻也是這個工作奪去了他的生命。工程結束後,四千多萬的拆橋款項,台北市政府遲遲未付款,使得他走投無路,只能無奈的結束自己的生命。現在的這裡,正在進行著新橋的興建,而一旁才剛滿十歲的中山二橋,也即將結束他短短的生命。許多人看好馬英九成為2008年的總統,姑且不論馬英九個人的品格,但是馬英九帶領團隊的能力卻有待商榷。中山橋的故事,正是馬英九市府團隊粗糙行事與決策的最好證明。而這樣的領導能力,我也不認為未來即使由國民黨執政,台灣的政治能比現在好多少。
記憶‧政治‧中山橋 (1)(2)(3)(4) [城市‧河口‧人]
2002年底,中山(明治)橋被以妨礙水流為由,將其橋體切割,移除。當時短褲市長表示一年之後,中山橋將將擇地重建。四年過去了,中山橋的屍塊還「暫厝」在圓山大飯店下。同樣的,政治可以塑造記憶,但摧毀記憶也唯獨靠政治,明治橋為了日本天皇而生,終戰之後,它也必須為日本天皇而死。而記憶,就只能留在記憶裡了,一年後...再一年後...又再一年後....又再一年後的一年後。中山橋。又有誰還記得你。
請問馬市長,中山橋呢? [米果【私‧生活意見】]
2002年12月20日,如我這般百思不解為何這個城市老是要跟舊景物告別的人,執意背著相機想要留點什麼,才知道徒步空手的路人,怎麼也無法穿越新橋面上的快速道路親近那座叫做明治也好、稱做中山也罷的橋,只能遠遠望著,工程車已經開上橋身,一旁搭著紅色布棚垂著金色布條的地方,是一早舉行過「開工典禮」的地方,我爬上顛簸的欄杆,路過疾駛的車輛讓橋身不斷的晃動,這才強烈的忿忿不平,這算哪門子的「開工典禮」,比較像一場活體解剖之前的血腥慶典。
「春如月筆記」版主,您好
ReplyDelete在下擬在 PCHOME報臺引用了您「明治橋一九零一」部份文字及圖片並會與閣下的大作做一連結,希望徵得您的同意。冒犯之處,祈多見諒!
「ADAM塗鴉」
@ADAM0319
ReplyDelete如果有符合網頁上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的「CREATIVE COMMONS」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並有作連結回來的話,非常樂意引用文章內容喔!
最後也希望ADAM0319您在發表文章後能夠將文章連結告訴我一聲,讓我可以放置在本文的「相關連結」部份,希望能讓本文內容更充實一點!
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