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1xRlt7plwqM4XdkT8sox7BokfW2ijZjqsfk-P-K60R0TL7gX0LDza4XzeE8SPV1fnrjFx-jM0iii8dVnsYjpn88KNN0PRRJN3lD-ImjFeQWzrFcoLC-zFU8hUIOyLOlTpFv5h/s800/2366669446_a865034a57_z.jpg)
在日本,交通行徑方向是左側通行。是由於明治維新時代,日本政府引進英國交通行徑習慣所帶來的影響(幕府時代武士也因佩刀因素習慣左側通行),日本「道路交通法」第 17 条第 4 項因而規定了「車両は、道路の中央から左の部分を通行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之明文。
日本持續左側通行的交通行徑方式直到現代。在台灣,由於曾與朝鮮半島也接受日本政府統治的緣故,交通行徑習慣也經歷過一段左側通行時期。
上圖「臺北停車場」明信片,可以明顯地呈現左側通行的行徑方向「廣場上的左側車輛向前駕駛,右側車輛以相反方向駕駛」情形,廣場中央是沒有分隔線作出車道區隔。左側通行車輛的駕駛座通常會設計在右側,但日本政府並無強制規定駕駛座的位置,容許輸入來自歐洲或北美的右側車輛在日本行駛,因此進口車輛也不需要再將駕駛座進行改造。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Ke3iHv3IDNarsQ-iP810PvsliXIiejbqhB1JlSHTzlZ6MK6kd0H5xe8SI9uv_C-cqfLT4BhPJ9eJtWLDo4_QWQaHSWo6vsjB4jYws-Np0dG3wL_YLv_VMBYZf5RtYop9bTpwL/s800/2365835531_6866cf8949_z.jpg)
上圖「台北市圓山公園前」的日治彩繪明信片,明治橋上的自行車明顯地是靠左行駛,明治橋兩側的行人方向也顯現出相同的習慣。而日治台灣左側通行的制度,不只限縮於機械車輛,也包括自行車、人力車等,甚至是台灣鐵路的火車行徑方向也是左側通型(台鐵現今左側通行制度尚未改變)。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cytMg5juMyKVFwWW6GtI3IJHF2PZKCNdpOPdCqh2gqAuxgEYs35j-gLJ0jhfhm8EKj_DNu4nEyIIwcLu1pV686FusRcKlTrv2zT5hDus6nNB-_c7CzaQ2cvp9Tf82TQzGySYI/s800/2680007080_e2524eee54_z.jpg)
上圖是昭和十六年(1941年)於台南銀座所攝,在道路上懸掛的交通標誌即是「左側通行」四字。
台灣左側通行制度直到二戰結束後,隨著統治者的更變而轉換為右側通行。但是,在 1970 年代之前,由於尚未將車輛駕駛座位置列入相關交通法令內作為規範,道路上仍然隨處可見左右駕車交錯行駛的情況。
0 comments:
歡迎您回覆與本篇文章的寶貴意見,但請勿回覆內容與文章本身無關、人身攻擊或其他不適當的言論。本板將會提出嚴重警告以及保留法律上的任何權利。
請訪客您在「Comment as」處選擇個人身分(Open ID)回應。若訪客您尚無法登入身份,請選「Name/URL」留下回應資料,再次謝謝您的回應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