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風生水起.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風生水起. Show all posts

台灣古城的風水架構

Posted By weihsi / September 29, 2008 @ September 29, 2008 0 comments


在之前所敘述的「台北府城風水軸線」文章當中,簡單地敘述過隱含在台北古城之下的風水理論。也反應出中國自古畏敬自然的心理心態中,對於「建城」一事,漢民族希望藉由風水堪輿學來建構出「國泰民安」的想像,換言之,也因為農耕民族本身與天候節氣的關係密不可分,間接地將「安土立命」的思想,擴張為城市興衰的表意與象徵:



 

台南大正町那搖曳黑白色彩底鳳凰木

Posted By weihsi / July 20, 2008 @ July 20, 2008 0 comments


上圖是日治時期台南市大正町所攝,右上角有《台南名所大正通り》字樣,推測是日治明信片,時間預估在大正九年(1920年)之後。大正町道路兩側種植鳳凰木,平時為林蔭大道,若到鳳凰花開時,大塊的火紅花色綴如豔,如鳳凰般倚枝鑲入藍天,是火焰般那麼紅樣,成為當時台南市的一大特色,可惜圖片成像黑白,無法一睹綠枝紅花的風采。



 

台灣神社的風水理論

Posted By weihsi / June 26, 2008 @ June 26, 2008 0 comments


曾在《台北城風水軸線》一文簡略地描述台北府城所蘊含的風水理論,以及由風水軸線串聯府城和七星山峰兩者當中的關聯:

文章內還有軸線的相關資料可以參考。台北城的軸線是由於建城過程中先後參考兩套不同的風水觀所導致的結果。內部主要街道呈南北向十字交叉,但外圍則呈現向東北-西南傾斜的長方形,造成城內街道與城牆不平行的情況。因此,若由東城牆(今中山南路)、西城牆(今中華路)再加上台北城中軸線作為延長,將會在七星山頂交會,只是在交會之前,三條軸線的劃分範圍也會經過劍潭山巒。

由此可知,東西城牆所延伸往北的軸線,再加上城內中心的中軸線,是以七星山峰為交集點。由擷取 ephemeris 所製作的 KMZ 的圖片可以清楚的看間三條軸線與七星山峰的相對關係。讓我注意的是,三條軸線由七星峰群延伸而下,紗帽山白雲山,再度過芝山岩(神社),隨即落點於劍潭山頂之上,也就是台灣神社的社址地。明治34年 (西元1901年)十月建成。



 

台北北門承恩門:在忠孝高架橋夾縫中佇立著

Posted By weihsi / February 11, 2007 @ February 11, 2007 12 comments


台北府城落成於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年),共有北東西南以及小南門五座城門,北門雖然面向北方,卻由於整座台北城的軸心向東北轉移,因此相對位置則是位於北側偏西處,由於當時清國的首都北京的關係,取其「承接皇恩」之意,稱為「承恩門」。

承恩門由城內可通往洋商聚集的大稻埕與大龍峒,為清廷官吏進出台北城必經門戶,門外設有接官亭,清朝大官便由此門接迎。當時城內通往北門之街道,稱作北門街,是現今的博愛路。



 
 
Copyright 2005 春如月筆記.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