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是日治時期台南市大正町所攝,右上角有《台南名所大正通り》字樣,推測是日治明信片,時間預估在大正九年(1920年)之後。大正町道路兩側種植鳳凰木,平時為林蔭大道,若到鳳凰花開時,大塊的火紅花色綴如豔,如鳳凰般倚枝鑲入藍天,是火焰般那麼紅樣,成為當時台南市的一大特色,可惜圖片成像黑白,無法一睹綠枝紅花的風采。
上圖有《台南名所大正道路鳳凰樹並木》字樣,廣闊的大正道路即今中山路,以當時在位之大正天皇為名,由臺南車站前方至大正公園,道路兩側種植鳳凰木。在圖中有汽車行駛,我們可以發現到當時的汽車駕駛方向是靠左通行。
上圖是當時大正公園方向所攝的大正町,現為湯德章紀念公園。台南有「鳳凰城」的別稱,而傳說中的鳳凰城來源有兩種說法,其中一種即是在日治時期,日人在大正町及府前路道路兩側種植鳳凰木,鳳凰木也因此成為市內種植最普遍的路樹,於是即有鳳凰城的雅名。這典故由台南市政府官方所採用,也是目前最廣為人知的說法。
上圖是台南商品陳列館,是台南歷史館的第一會場。現址是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簡稱台南高分院。鳳凰城另一個說法是關聯於台南本身的地勢。如同我在前幾篇文章的回應可以參考:
前人興建以城市聚落為主要核心的城池時,為了保有聚落的整體運勢,多少會參考風水理論。台南在台灣開發史是悠久的,經歷百年的不斷擴張,就連台南府城規模也居全台之冠。
所謂八卦之說,我也有聽說過。台南又稱為「鳳凰城」,是由於台南地形整體而言是丘陵地,形狀就像是一隻展翅的鳳凰,而眼睛的位置就在赤崁樓下,鼻孔的位置則在於普濟殿。傳說,前人為了保有這塊風水地,於是以普濟殿為中心往外蓋了八卦型的街道,就像是一張八卦網般,網住鳳凰讓她無法飛離。
1911年七月,台南市區改正計畫正式實施,仿造西方格子狀道路系統,和圓環主體的輻射狀體系,傳說將原本的八卦街區整體的破壞掉。而到現代經歷多起都市計畫後,更是難以尋找當時的痕跡了。
我認為似乎可以從某些地方去臆測台南府城是否有參考八卦理論。例如巽方砲台,即是位於府城東南方也就是八卦理論中的「巽」,稱「巽方靖鎮」。
日人在市區改正時的大正町,即是現代的中山路與現代的府前路兩旁種植鳳凰木,有人稱是因為鳳凰花開的火紅渲染,台南才稱作鳳凰城的,不過,我比較同意前者的說法。
鳳凰木也是台南市花。
或許我們可以推知台南當時想必是個遍布鳳凰花木的城市,花季的其他時節也是成遍林蔭大道。可惜的是,經過高度都市化與台南市多次市政變化與都市計畫的大變動,現今的台南只能看見林落分散的鳳凰花木或獨立或卑微地開放著,過去那生長大塊色彩的鳳凰大道已不復見。相當可惜。
故鄉台南,歷史與樹 [天堂的恩怨情仇]
台南市很多地方都種有鳳凰樹,小區域的幾棵到大區域的整條路,其中最具代表也是台南市最美的一棵鳳凰樹是在國家文學館前面圓環內(湯德章紀念公園,舊民生綠園),壯實的樹幹加上廣大的冠幅,有如一把綠色的大傘,這裡每天人來人往,是大家共同的城市記憶,日治時期還有用這裡的風景做明信片呢。
鳳凰木學名是 Delonix regia,英文別名是 Flame tree。屬豆科落葉喬木,鳳凰葉為兩回羽狀複葉,羽片對生,花瓣是五片,四片紅色,一片黃底紅斑。原產於馬達加斯加,大約於 1987 年引進台灣。鳳凰花季大約是夏季五到七月,常是驪歌響起時,因此也點綴了許多學子們的長成與憂愁。鳳凰木為現今台南市的市花,台南市徽亦是以鳳凰花作為主要構思。上圖是現在的台南市徽。下載自台南縣政府網站。
相關閱讀
台南丘與鳳凰城下 [WeihSi bLog]
相傳荷蘭人興建築普羅民遮城,即是為了壓制住鳳凰地氣,鄭氏時期在此開鑿了一口深井,使得鳳凰無法視明而不會飛走。當時由普濟殿延伸出去是台江內海的沙洲,躺臥在內海之上即是鳳凰的尖嘴。清領前期,前人為了保有這塊風水地,便以普濟殿為中心往外蓋了八卦型的街道,就像是一張八卦網般,網住鳳凰讓她無法飛離。
我在台南看見市花鳳凰花 [Black Sox]
遠遠地看鳳凰樹一眼很難不被吸引,橘紅與翠綠的強烈對比,熱情澎湃迎迓每一位府城的訪客。花團成簇的花朵下垂著一條一條黑褐色的莢果,堅硬而似刀形,很自然地成了小男生下課時互相砍劈的武器,剝開後裡面有一顆一顆的種子,那又是另一種彈人於無形的絕妙暗器。
0 comments:
歡迎您回覆與本篇文章的寶貴意見,但請勿回覆內容與文章本身無關、人身攻擊或其他不適當的言論。本板將會提出嚴重警告以及保留法律上的任何權利。
請訪客您在「Comment as」處選擇個人身分(Open ID)回應。若訪客您尚無法登入身份,請選「Name/URL」留下回應資料,再次謝謝您的回應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