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格 / 官幣大社
地址 / 台北州台北市大宮町
供奉 / 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昭和十九年(一九四四年)增祀天照大神
鎮座祭日 / 明治三十三年十月二十八日
設計者 / 伊東忠大、武田五一。昭和十二年四月改建,由神社局技師角南隆、總督府營繕課長井手薰設計
我從台北城景福門圓環開始由中山北路朝北行駛,路過了六條通與兩旁繁密的樹影,道路一路連結到劍潭山底。中山北路自基隆河的南岸往北望去,即可看見中國式建築的圓山大飯店以及後頭那蔥鬱的劍潭山影。那原本稱作中山橋或中山二橋的連結要道,目前正建構著複雜錯亂的高架橋梁。或許人們只能模糊想像著,在那百年之前,日本總督府曾在這之上矗立起名為台灣神社(Taiwan Jinsha)的建築。
台灣神社始於明治三十四年(一九○一年)興建於劍潭山。當時就任的總督是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Kodama Gentaro),兒玉於明治三十一年(一八九八年)接任,同年三月二日任命後藤新平(Goto Shinpei)為台灣總督府民政局長(就任時期:一八九八至一九○六,此職同時改稱民政長官)。在後藤任內,對台灣進行一連串的土地戶口風俗調查與推展特別政策,間接地確認了日本帝國主義在台灣的基礎,反射性地將台灣現代化提昇到另一階段,這時期稱為「兒玉後藤時代」;神社的建設便始於這個時間點,我推測這是由於日治政權由激烈的武裝統治階段逐漸成為穩定統治階段之故,因此彼此統治初期相對有多餘的資源移轉到神社建設的政策。
最早提出台灣神社建設計畫的,是第三任台灣總督乃木希典時期提出帝國議會的。總督府並於明治三十年(一八九七年)設立建設取調委員,最初選定的地點除了台北外,尚有基隆與台南等候補地。最後由於台北為當時的統治中心而確定。
總督府推動神社的建設,最初是以基隆河南岸的圓山為社址,但是由於後藤認為格局過小,無法展現日本統治的威嚴,最後選擇了劍潭山作為社址地點。我曾參考過又吉盛清先生所著《台湾近い昔の旅〈台北編〉: 植民地時代をガイドする》(1996,頁 267 至頁 271)的內容,作者表示選定原因是因為劍潭山向南遙望台北盆地,因而將台北盆地對照成日本京都,台北盆地為「京都」,劍潭寺為「東山」,台北城為「御所(皇居)」,基隆河為「加茂川」,而台灣神社的位置剛好是可以作為「彰顯威德」作用的交集點。
劍潭地區有鄭成功拋劍落潭的傳說。劍潭山是由草山的支脈蜿蜒而下,恰若輕點基隆河的隱龍龍尾,前照劍潭,下問圓山平丘,加上整個台北盆地的廣闊明堂,自故便是景觀名勝與風水寶地。這樣的地點吸引了許多大稻埕仕紳在此見有私人住宅,與坐落在劍潭山南麓位置的「劍潭古寺」,甚至是法國領事館租界地的土地。劍潭山當時在有非常複雜的土地權屬問題。
在總督府的強勢作風下,遷地、募款並將所有困難排除。台灣神社於明治三十四年(一九○一年)二月動工,九月二十六日完工,面積約社殿一萬二八三七平方米(三八九○坪),境內佔地二十六萬四千平方米,建築費用三十一萬九百餘元。由於台灣神社的建成有統治者對於統治地展現權力與肩負其思想教化的象徵,台灣總督府自然對於神社的建造是非常地重視,為總督府直轄建造。神社建築是從日本內地延聘伊東忠太以及武田五一所設計,再由專門負責社寺與皇家建築的宮內省內匠寮技師「宮大工」木子清敬(註二)負責建造。
神社的所在地是台北州台北市大宮町,社格為官幣大社。主祭神為被總督府神格化的「平台之神」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與古日本神話的開闊三神:大国魂命、大己貴命、少彦名命。
台灣神社在明治三十四年(一九○一年)十月二十四日舉行落成大典時。由於需要接待參與大典的皇族,因此便由建築中的總督官邸(今台北賓館)作為接待皇族的「御泊所」。當時因為迎接能久親王妃的來臨,總督官邸特別於在九月二十六日提早完工。也為了讓日本皇族及特使能夠便利參拜,開闢「敕使街道」。
兒玉總督完整規劃了日本皇族蒞台時,以總督官邸為中心,參拜台灣神社及視察台灣總督府(今總統府)的固定路線。由總督官邸大門開始即是大街路(今凱達格蘭大道),轉往東門城門,向北起便是寬八間(約十四點四公尺)、兩旁種滿相思樹的「敕使道路」(今中山南、北路),沿著大道往東北走,便可通往台灣神社舉行祭儀。另外,通往總督府的大街路也有舉辦夜間遊行等重要儀式的活動路線。總督府為了方便民眾至神社參觀,興建「明治橋」,橫跨基隆河,連接神社和「敕使街道」之間的交通。因此,明治橋算是臺灣神社營建的附帶工程。
明治三十四年(一九○一年),和台灣神社同時落成的淡水線鐵道,初期參拜民眾可搭乘火車到圓山駅,過橋到神社參拜。大正四年(一九一五年),「宮ノ下乘降場」(宮ノ下駅)開始營運,民眾可到此站下車,再徒步五分鐘到神社參拜。宮ノ下駅就是現在的劍潭救國團活動中心附近,活動中心裡內池塘是當時神社的蓄木池,由於神社本身需要整修(約每二十年),加上神社本身擴建的關係,將木材是先浸泡在此,以備隨時取用。宮ノ下駅於戰後改稱劍潭站,現在捷運劍潭站的地點又與原來的鐵道地點有差異。
為了參與落成大典的日本皇族而光臨總督官邸的第一位客人是能久親王妃。從能久親王妃當時下榻的客室居官邸二樓西翼北側的起居間。當中可以看見午後夕陽穿透了窗櫺而灑進位,據說夕陽餘暉的盡頭就是台灣神社。官邸二樓「居間」正上方灰泥雕塑的梅花鹿頭,象徵對殖民地台灣的統治,在社交間中,當年也擺滿了收藏的酒器、飾物、寶盒、戰袍及飛禽標本等戰利品。當神社舉行鎮座祭時,總督府便由其機關報《台灣日日新聞報》大篇幅地記載相關活動,彰顯其治理台灣的卓越政績。從此每年以本日為祭日。
台灣總督府對於台灣神社一直有相關的擴建計畫。如果將初後期的神社圖互相比對,神社由最初簡單的正殿拜殿洗手舍等基本神社建築,擴張到樂殿、神苑、庭園、池子等設施,甚至於將參道與鳥居多次增修。要進入台灣神社有兩道參道,走「大路」、「小路」都會遇到四座鳥居,從參道入口到達神社全區總共有五座鳥居。神社本殿由「千木」、「鰹木」、「頂樑柱」構成「神明造」型式。全境高度逐漸昇高,並採兩段差設計,所有建材皆來自阿里山。
明治橋也從最初的鐵製桁架橋(一九○一至一九一二年)改建為改建鋼筋混凝土拱橋(RC 拱橋,一九三三年至一九六八年)。或許可以認識到總督府對於台灣神社的重視。劍潭古寺也由於擴建的關係而受到影響,不過我發現到很多資料與說法互有出路,時間點大約是大正十四年(一九二五年)左右。台灣督府為了擴張台灣神社社域範圍,也同時闢建護國神社的參道,而強制性的將劍潭古寺遷移到較偏遠的大直北勢湖山麓。昭和十一年(一九三六年),耗資一百六十萬日幣,擴建「敕使街道」。
除了神社本身的擴建外,總督府從神社建設之初,便有擴張鄰地作為社域的新境地計畫。新境地經過近乎半世紀的計畫,在昭和十二年(一九三七年)開始動工,由神社局技師角南隆、總督府營繕課長井手薰設計、興建。地點在現今的台北圓山聯誼會、中央廣播電台等建築之上。
我曾在二○○八年八月以電子郵件請教青井哲人先生,並且得到其同意而部分節錄青井先生的文章與圖片:
日本殖民地末期復原狀態
A.台灣神社境內/伊東忠太設計
B.台灣神社新境內/由內務省的技術人員為中心所設計,一九四四年飛機失事燒毀
C.台灣護國神社
D.國民精神研修所
發展上,配合向東延伸的運動場(只能看見一部份),基隆河南側的綠地公園,整體成為風景地區,從可以俯瞰市街的丘陵地,也著手計劃被當作寬廣的神社境內來整備。(台灣神社新境計畫近半個世紀之久)
昭和初期的台灣神社境內。(當時台灣神社的新境內等及護國神社的建設尚未開始)這個時期「神苑」的植栽已經有相當多被改種成常綠樹了,此外,參道、庭園、池子等也被整備著。從照片中央偏左邊的最上面,可以看到神明造的正殿。
台灣神社在建成之後,自然為日治時期日本人的祭祀中心,每逢十月二十八日的祭典紀念日(鎮座祭)時,便吸引許多人參拜,間接也興建帶動圓山地區的發展。大正三年(一九一四年),日本人大江氏在現在的兒童育樂中心位置上,創設私人動物園,直到一九八六年,此動物園才遷建至木柵,原址與毗鄰的兒童樂園合併。
昭和十九年(一九四四年),增祀天照大神,並改稱為「台灣神宮」(Taiwan Jingu)(昭和十九年六月十九日內務省告示第三百七十四號)(註三),同時總督府所建立的神社新境即將完工,於是計畫將神社於鎮座祭同時遷座於護國神社旁。但是在神社遷座祭來臨之前,有相關資料為十月二十五日(鎮座遷座為十月二十八日),一架運輸機不幸失事,墬落在台灣神宮新境地附近。
空難引發的大火隨即燒毀了神社的主要建築。有資料認為其運輸機為 Subhas Chandra Bose 所搭乘。不過,由於神社毀於一九四四年十月,而其他的相關資料則紀錄 Subhas Chandra Bose 是於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八日搭乘運輸機墜毀於松山機場。我認為這是由於時間與地點的相近所引發的錯誤聯想。Subhas Chandra Bose 為二戰時印度獨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其地位與 Mahatma Gandhi 與 Jawaharlal Nehru 並列。
「松山機場」與「印度獨立」的連結:Chandra Bose [雲程的雙魚鏡]
而在日本時代還有另外2場空難,分別是1944年與1945年,這兩場容易被混為一談。
1944年10月25日的空難與台灣神社有關:總督府所建立的「神社新境地」即將完工前,預計將神社於舉行「鎮座祭」的同時遷座於「護國神社」旁。但是在神社「遷座祭」來臨之前的10月25日,一架日本運輸機不幸失事,墬落在「台灣神宮新境地」(今圓山忠烈祠)附近。帶來了不祥的兆頭。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投降後第三天18日,松山機場又發生空難。這次空難死了一位印度人錢德拉.鮑斯(Netaji Subhas Chandra Bose,1897~1945),也解散了一個政府。鮑斯最後埋骨於東京杉並區蓮光寺。
二次大戰後,日本戰敗廢座,廢座時社格為官幣大社。其境內為國有地,之後國民政府以國有地來進行交接。
相關閱讀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薨去於台灣之野史 [春如月筆記]
日本為了紀念這位海外薨斃的日本皇族。在明治34年,西元1901年。於台北劍潭山(圓山)山頂,建立了台灣神社,廢座時社格為「官幣大社」,祀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以及被神格化尊為「平台之神」的久能親王。為讓台北城的民眾容易參訪台灣神社,特別建立一座「明治橋」(後改為中山橋,中山北路跨基隆河,銜接圓山),並以十月二十八日為國祭日,全台放假一天。西元1944年,增祀天照大神,改稱台灣神宮。
明治橋一代目,1901 年 [春如月筆記]
明治34年,西元1901年。台灣神社建立於台北劍潭山,可俯視臺北市,甚至遠眺臺灣總督府。不過,在南岸的圓山與北岸的劍潭山之間相隔著基隆河,總督府為了方便民眾至神社參觀,於同年興建「明治橋」,橫跨基隆河,連接神社和「敕使街道」之間的交通。因此,明治橋算是臺灣神社營建的附帶工程。
明治橋二代目之最後遺容 [陳凱劭的BLOG]
原本一座橋只要造型優美,倒也可以跟環境和解共生,但一下子來六、七座橋擠在這裡,就美不起來了;美國在1960年代大公路主義盛行,城市建了很多高架橋、快速公路、交流道,城市的外圍道路全是一圈又一圈的高架橋,台灣就是受美國大公路主義影響,明治橋一帶、淡水環河快速道路,就是100%純種美國公路文化景觀。近十年來美國開始後悔了,只要結構體年限到了,經評估沒有交通上迫切必要,拆了就不再重建了。南朝鮮的首爾,也開始拆一些市區河川上的高架道路了。
註一:
木子清敬,1844-1907,棟梁。内裏の修理造営にあたる番匠の名家、木子家の出身。建築家辰野金吾の依頼により明治22年から34年まで東京帝国大学で日本建築の講義を嘱託される。伊東忠太の師匠。代表作に明治宮殿(明治20)平安神宮(明治26)など、東大寺大仏殿の修理(明治36)もてがけた。[Hatena,Diary,Keyword]
宮大工,專門建造寺社佛閣的工匠們的稱呼。原本是稱為「寺社番匠」,明治時代神佛分離廢佛毀釋時,比「社」地位更高的「寺」不存在了,因而改稱為宮大工。
註二
神社の称号について教えてください [神社と神道]
神社の称号には、「神社」といわれる他に「神宮」「宮(ぐう)」「大社(たいしゃ)」「社」などがあり、各々の神社の由緒に基づいて定められています。 神宮という称号は、明治神宮や熱田神宮、平安神宮のように、皇室と深いつながりをもつ神社であるとか、天皇を御祭神としてお祀りしている神社に用いられます。 ただし、単に「神宮」と称した場合は、伊勢神宮のことをさします(「伊勢神宮」は通称であり、正式な名称は「神宮」です)。 宮の称号は、八代宮や井伊谷宮のように、親王をお祀りしている神社に用いられます。 なお、東照宮や天満宮、八幡宮のように慣習的に称号を用いる例もあります。 大社の称号は、かつて官国幣社(かんこくへいしゃ)制度があったときには、出雲大社のことをさしました。 しかし、戦後になってからは、春日(かすが)大社や住吉大社、高良(こうら)大社のようにこの称号を用いる神社が増えました。 これらの神社は、いずれも旧社格が官幣(かんぺい)大社、国幣(こくへい)大社の神社です。 社の称号は、大きな神社から御祭神を勧請(かんじょう)した神社に用いられ、神明社や天神社などがあります。
日本神社的社號分為:神宮、宮、大社、神社、社。各都有其淵源。
神宮,じんぐう,Jingu:
原來是「伊勢神宮」的正式名稱。神宮的奉祀只限於日本皇室祖先神、天皇及對於和平有非常功績的特定神祇。和皇室有淵源關係,為天皇進行「御神祭」的神社。例如如明治神宮、熱田神宮、平安神宮等。當然在單獨使用「神宮」時,係指伊勢神宮。「伊勢神宮」是個通稱,其正式名稱就是「神宮」。
宮,ぐう,gu:
是親王祭祀時所用的神社。例如如八代宮、井伊谷宮等,。但是也有與親王無關卻在習慣上使用宮的名稱,例如東照宮或天滿宮、八幡宮等。
大社,たいしゃ,Taisha:
在「官國幣社」制度時期中,係指出雲大社。在戰後增加春日大社、住吉大社、高良大社等神社。以上神社的社格大多為「官幣(かんぺい)大社」或「國幣(こくへい)大社」。
圖片資訊
日本殖民地末期復原狀態 /青井哲人
昭和初期的台灣神社境內 /青井哲人
聲明:以上相關網路圖片版權由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聲明請來信告知,謝謝。
參考資料
台湾神社跡地のゆくえ [semi@aoao]
さて、台湾神社は官幣大社(=国が経営管理する官社)であり、その境内も国有地なので、光復後も国有地として引き継がれる。そこに「台湾大飯店」と称する国営ホテルを建設し経営するプロジェクトを任されたのが何是耕さんだ。何さんは日本に留学され、日本で終戦を迎え、1946年に郷里の台中に戻り、 1949年にこのプロジェクトに関与される。だから台湾神社の終戦直後の様相などはほとんど御存知ない。むしろ興味深いのは、植民地時代に様々なかたちで総督府が蓄積していった土地資産が、植民地支配の終焉とともにどのような意義を持ちえたのか、その結果として何が起こってきたのかということだ。何さんは「公開して構わない」とおっしゃるが、私自身がもう少し理解してからにすべきだろう。帰国前にもう一度お会いする約束をした。
嗯
ReplyDelete那地方應該是我大一常去的
你最近有去嗎
應該還是一樣地恐怖
我想應該是同一間神社
趁放假我有去一次,不然一開學就完全沒有時間可以去配合了。
ReplyDelete怎麼會恐怖呢?事實上那裡還蠻多人的,尤其是觀光客,而且那裡本來就是觀光勝地。不曉得你是去哪個地方呢?希望你可以分享一下經歷紀述喔。
我是說銘傳大學後山的那個
ReplyDelete旁邊日治的台北第二水庫
從自來水處辦公室的後面階梯上去
我去的年代
那裡是只有蚊子和野狗
基本上沒看過人
我知道你所說的神社,那是圓山水神社。我有計畫去那裡拜訪,不過一直沒有多餘的時間去安排。你有興趣嗎?我想約你同往。
ReplyDelete請你來此一遊,這裡有很多
ReplyDelete台灣有關的「日文書籍」
http://home.sailormoon.com/ymita/
其中
「三田文庫」可以外借
最好來留言(中日文均可)
ReplyDelete交換意見,索取資訊...
http://home.sailormoon.com/ymita/
這裡,已經介紹給三田先生了(笑)
ReplyDeletehttp://www.ad-office.ne.jp/g-bbs/open.cgi?cat=6316mogura
昨晚(2008/3/25)與金子展也樣(Nobuya Kaneko)共進晚餐,牽手與女兒也參加。那是一個非常感動的夜晚。Why?相信觀眾如果是我也會非常感動。
ReplyDelete首先,請他看note book內我收藏的龜山水力發電所—台灣第一 的41張寫真與它的興建概要(包括各結構的尺寸、功能等),要證明沒有看到龜山水力發電所內有神社。
金子樣談到戰前日治時代所有公學校都有神社。我的大腦快速搜尋,神社會設置在草屯公學校校園內那裡?我1950年進草屯國民學校,其中4年級因學校將原炎峰國民學校重新開放(1949被軍方佔領),也就是說我住的地方。在草屯國民學校時,前3年呆呆的,對學校沒有什麼認識,5~6年級的教室在禮堂(講堂)旁,教室與禮堂之間有小山丘(應該是人造),小山丘種有外來黃色竹子,我稱它日本竹子,有混凝土柱、欄杆圍起來,中央有混凝土台。為什麼會這麼深刻?因為考試時,有2字「博愛」不會寫,就把目光移到窗外銅像座就可以抄錄。
昨夜,金子樣讓我們看草屯公學校校園內神社的寫真,它讓我引起無限的回憶。921大地震後,在搶救災區告一段落,交通也恢復,帶領一群朋友(包括曾參與救災的日本友人)前往查看,特別去斷層旁的草屯國校,發現磚構造的禮堂還屹立不搖,沒有損傷。讀書時之木造教室早被改造成鋼筋混凝土,在地震之下全倒。
金子樣讓我們大開眼界,他說神社在台灣原本有420座!!,有250座他已經確認,剩下還待努力。在6年前他在台灣分公司服務,開始進入「神社在台灣」這主題的研究,在他的厚厚的檔案中,逐一去分別那一已確認,更令人敬佩的是他為此還去爬「新高山」(Panguno Rakaso, Pattonkan or Mt. Morrison?? )、北大武山等等,成績豐碩,個人期待他的書能早日出版。
為了協助金子展也樣完成願望,拜託網路上賢輩,將超連結掛在北投埔林炳炎上,讓他能容易進行他的研究。
在下於【鞠園】神社篇第11頁第5圖起http://www.5819375.idv.tw/phpbb2/viewtopic.php?t=1137&postdays=0&postorder=asc&start=150有貼五張神社立像,不知版主對這些有何看法?
ReplyDelete燁子,我個人認為那並非原來神社的物件。或許是後來放置或是奉獻而來的。
ReplyDelete應該是[武]田五一
ReplyDelete不是[五]田五一
kensyu,謝謝你,我已經作了修正了。
ReplyDelete這是我日前前往圓山水神社的紀錄,供您參考!
ReplyDeletehttp://blog.xuite.net/liangcw/blog/14190650
Wen,我剛好想尋找相關資料,謝謝你的提供。
ReplyDelete"台灣神社鳥瞰,兩側為基隆河河道"這照片中左側的基隆河道已經截彎取直被填平! 如今是基河路中華電信一帶。
ReplyDelete而照片中左側可見道路轉彎之處, 是現在中山北路與通河街口。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ReplyDelete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ReplyDeletehttp://gis.sinica.edu.tw/googlemap/AMCityPlan/txu-oclc-6565483/
ReplyDelete這樣看來,D區的國民精神研修所還在?
GOOGLEMAP上此區因為海軍總部的關係而看不清楚了,看起來湖已經被填平,原湖的左側有一建物形狀與國民精神研修所類似。「陳凱紹的部落格」也說國民精神研修所的位置就在此處。從1940年代的空照繪製圖來看也是如此。真希望能夠進去瞧瞧!
1940的空照繪製圖也顯示了在原本湖的右手邊有一整批建物,說不定會有藏在海軍總部新建物之中的倖存建物?一切猜想,就不知海軍總部有沒有開放進去的一天了。
新竹神社60年前彩色照片,駐新竹美軍顧問團高階軍官兒子拍攝,網址:http://mirach.lunarpages.com/~taipe2/index_files/Page877.htm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