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我不是花蓮人,沒資格說蘇花高的事

Posted By weihsi / July 18, 2008 @ July 18, 2008


我曾經看過一則新聞,花蓮地方民代帶領著花蓮當地人前往台北集會抗議,他們的主張是興建蘇花高。而同樣是花蓮人,是由台北求學的一群花蓮年輕學生所組成的,他們主張反對意見,並認為蘇花高的興建到建成時間過長,聲明:「大人們不該為年輕的他們作決定,未來的花蓮應該由年輕的他們做主」,而媒體稱為「世代的戰爭」。

面對這樣的情況,「花蓮人」究竟是支持蘇花高,還是反對蘇花高呢?

親愛的,就算是民調甚至是公投,我想到最後還是各說各話。我所想表達的是,蘇花高的成本太高了,無論是預算、時間還有環境破壞,都是超過我們目前的想像,並非幾場環評就可以定其生死。我們應該將其視為「最後一個選項」、「不得已的選項」與「相當侵害的選項」。在所有的替代方案有可行的期待之前,不應貿然選擇。

可惜的是,外界與環保團體所提出的許多替代方案,皆被行政院與花蓮縣政府以幾張新聞稿簡單的表示:「替代方案不可行!蘇花高是唯一選項!」而全部駁回。而全部的焦點又回到蘇花高的蓋與不蓋之間。

根據資料,發現到大部分的民眾對於蘇花高是「資訊不足」的情況,原因當然來自於政府與媒體的「選擇性宣導」。對於前文所敘述的「世代戰爭」,可以參考《花蓮在地青年站出來,支持蘇花高替代方案》一文:

1.花蓮在地青年站出來,支持蘇花高替代方案 [環境資訊中心]

花蓮青少年公益組織理事長黃榮墩先生表示,花蓮人很悲哀,蘇花高興建與否在花蓮本地直至今仍未被充分討論,相關議題於花蓮當地是處於資訊不對等的狀態,在資訊與討論尚未成熟之下,花蓮人就被迫接受蘇花高興建的決定,如同被強暴一樣,非常不尊重在地意見。

本篇文章是2007年的資訊,但依然有相當的參考價值。本文表示花蓮的青少年代表並不反對花蓮的相關建設,但是對於蘇花高,是保持懷疑的態度,並表示:

花蓮人很悲哀,蘇花高興建與否在花蓮本地直至今仍未被充分討論,相關議題於花蓮當地是處於資訊不對等的狀態,在資訊與討論尚未成熟之下,花蓮人就被迫接受蘇花高興建的決定,如同被強暴一樣,非常不尊重在地意見。

這點可探知蘇花高的資訊尚未完全透明。而花蓮人本身對於蘇花高的訴求也有不同於贊成的聲音:

目前花蓮的產業界並非如某些民意代表所言全力支持蘇花高的興建,據其了解,就觀光業來說,支持蘇花高興建的大多是以五星級飯店業者為主,絕大部分花蓮在地的民宿、旅店業者對於蘇花高仍持非常保留、遲疑的態度。

本篇文章有篇Yiping所寫的留言很有意思:

蘇花高可以帶來觀光產業的發展,必須要在花蓮整體的政策走向是成為一個具有觀光消費潛力的城市為前提,找出花蓮獨特的價值並且完整的發展他。畢竟發展觀光就是因為花蓮不適合成為工業城市。在我離鄉這4年來我沒有看到這些例子,我看到的只是一些不知所云的觀光計劃,花蓮海岸線很美,但是我不懂為什麼要在海邊的椰子樹上掛一堆聖誕節燈泡。我想連外交通和縣內的規畫需要一個有方向感的計劃出來,比較可以說服大家興建蘇花高不是某些財團和立委為自身利益,枉顧在地花蓮人可以有更好發展的機會,假借發展花蓮為名,行獲利之實,而把後續環境破壞等問題留給居住在花蓮的人承擔。同樣身為花蓮人,大家都想有方便的交通,但是如果這個方便的建設帶來的是家鄉環境的破壞,我想深愛家鄉的小孩,沒有人會想要去接受這種建設吧。

再來是《蘇花高的興建,是知識份子決定?還是花蓮人決定?》這篇文章,可以加入更多花蓮人或非花蓮人的觀點:

2.蘇花高的興建,是知識份子決定?還是花蓮人決定? [CoffeeShop]

很多人反對蘇花高的興建,最基本的概念是來自於環境保護的理念;基本上,我很贊成環境保護優先的概念,但話說回來,花蓮人對於這件事的想法是什麼?我覺得才是最重要的吧!資本家通常以利益優先為考量,看待相關的建設事宜;而知識份子,通常與資本家的立場是處於對立的。環評、關懷弱勢、憂國憂民、人權問題等,常是「知識份子」最關心的議題;但在關懷之餘,我們是否能更深層的去思考,被關懷的相關人民,他們心中的想法是什麼?

為什麼要如此重視花蓮人的想法呢?別忘了,蘇花高興建的正當性,即是花蓮人對於聯外網絡的需求,若不先去探知花蓮人對於蘇花高的觀感如何,那麼有很多方案是無法持續下去的。甚至於所有的政策都會發生問題。所以,相對於此,我們是不應該漠視生活在花蓮地方基層的人的想法的,而這些人的聲音更容易被忽略:

我們以都市的角度去思考蘇花高,但也許,我們從來沒有以花蓮在地最基層的聲音去思考過蘇花高,也從未傾聽最在地的花蓮人的聲音。或許,花蓮很落後地區的人們很期待蘇花高的興建,能為他們的收入帶來更無虞的生活?

如果是這樣,我們還要反對興建蘇花高嗎?如果在這前提之下,我們還要反對興建蘇花高,則,我們是否該再多為花蓮人想一想,他們可以享受什麼樣更棒更完整的國家建設帶給他們利益?

我希望、嘗試用他們的利益為優先,去思考這個問題。

不要用都市人、既得利益者的想法為出發點,去思考這個問題。

此篇論述相當犀利,企圖提醒所有人:我們應該將所有「雜音」推掉,只保留住真正關鍵的聲音,而其中之一,就是花蓮當地人,而且,是花蓮較低階層的住民。反面的告訴我們,這些人的聲音才顯現真實。

3.花蓮人非得要有蘇花高不可? [旅的火車頭][PeoPo公民新聞]

再來就是可以模仿日本,其實並不一定要興建高速公路,而是像日本某些道路,改善其道路曲率,蘇花公路的某些路段,像是東澳、南澳、和平等,或是一些沖積扇地區,可以提升其路線標準,以高架方式來改善,所短這些路段所需的時間,通過太魯閣之後,再以快速公路連結至新城、花蓮與吉安,如此一來也可以節省大約半個小時左右,這樣從台北到花蓮便可以由原本的六小時縮短成為僅需兩個半小時即可抵達。

本文分類為「蘇花公路與北迴鐵路改善工程」及「蘇花高」,建議加強前者的改善工作來降低對於蘇花高的需求。不過有個問題是,「蘇花公路與北迴鐵路改善工程」會不會造成另一場環境破壞,所造成的影響範圍會到達多少呢?這些問題的評估,到頭來,會不會也好不到哪裡去?

感覺又是另一個命題了。

4.花東地區超過六成的人反對興建或贊成緩建蘇花高

許世璋表示,根據這份調查結果,有高達四成民眾不知道蘇花高要興建,顯示不管是中央政府或花蓮縣政府,都未負起該有的政策宣導責任,遑論將此重大建設進行公開的討論或辯論。

是2003年東華大學所進行的蘇花高民調。民調是個很特別的東西,如果我們將問題或者是條件有稍微的改變,是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的:

但當民眾被問到高速公路完工後,可能造成花蓮市區交通的壅塞、產生空氣污染與噪音等問題時,贊成興建比例下降到51%。若再進一步向受訪者說明,北迴鐵路從花蓮到台北行車時間將在2006年改善為兩個小時,反對興建的比例則升高為45%,超過41%的贊成比例。

若再問到如果不蓋高速公路,而把蓋路的962億經費移作改善花蓮的地方建設費用,贊成興建比例更是進一步下降至34%、反對興建者則遠超過贊成者,高達50%的花蓮縣民反對興建蘇花高。

民調最後結果贊成興建的65%中,更有54%贊成緩建蘇花高,也就是說反對興建加上贊成緩建的比例高達63%。可看出當民眾接受更多蘇花高的相關訊息後,態度出現頗為明顯的逆轉,在最後甚至出現63%的比率傾向緩建蘇花高,並且對於替代方案有相當的接受度。

由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透幾點重點:(1)公權力行政部門的宣傳不足,(2)民眾大多是資訊未充分的情況下作決定,(3)民眾渴望的是安全通行的交通線,當有合理的替代方案時,對於蘇花高的支持會降低。

就此,我們可以引導出一個資訊出來,當資訊充分的階段中,有其他允許的替代方案,花東地區人士不會將蘇花高視為唯一選項。

5.花蓮,需要更多條安全的路 [大戰惡魔黨]

做為花蓮子弟,我們都盼望有條不中斷、安全回家的道路;也深知鄉親不能再等待的焦慮,正因如此,如能有「多條」不會中斷的交通建設、不是遠比「一條」蘇花高來得更穩、更好嗎?

這是花蓮市人潘欣榮先生在(08年)四月二十六日於中國時報的投書,亦是城鄉所碩士。他強調短時間內蘇花高是無法完成的,無法及時解決問題。建議公部門應當變換思維,例如加強海上運輸,引進日本複合運輸(fishy-back)經驗等等。

北迴鐵路興建廿五年至今未曾因隧道坍方造成鐵路中斷,實應增購列車強化輸運。另外,台灣也可建造,或購買能在輕度颱風時如履平地的四萬噸交通船,建構一條「藍色高鐵」。

台鐵設備也須更新。運用台鐵花東縱谷的車站作為運輸輻輳、全線雙軌化,夜間運農產、日間載旅客;花蓮港升級:與台北港對開,參考日本成熟的複合運輸(fishy-back)經驗,載運小汽車、砂石車;蘇花公路危險路段也要改線、整建。

如今,當我們面對著有關於蘇花高的資訊時,會發現有過多並無法解決或表達出花蓮人的訴求,我認為我們更需要深入了解花蓮人的看法與觀點,以上的這些文章或許不能所完全真實,卻不失有參考的價值存在。或許,我不是花蓮人,沒資格說蘇花高的事。那麼花蓮人呢?他們的花蓮,他們的蘇花高,他們那條安全的回家之路,親愛的,到頭來還是需要他們自己來解決。



 

4 comments:

歡迎您回覆與本篇文章的寶貴意見,但請勿回覆內容與文章本身無關、人身攻擊或其他不適當的言論。本板將會提出嚴重警告以及保留法律上的任何權利。

請訪客您在「Comment as」處選擇個人身分(Open ID)回應。若訪客您尚無法登入身份,請選「Name/URL」留下回應資料,再次謝謝您的回應 :)

  1. 不要誤以為花蓮人不支持環保運動.

    十幾年前反台泥花蓮廠擴廠計畫的遊行有三千市民參加.這在人口少的花蓮市是很驚人的比例

    有人說貧窮是環保的大敵.這句話是花蓮的現況.隨便丟幾個工作機會的誘餌.加上給地方政府撥一些回饋金.加上收買環保人士(的傳言??)就讓環保運動無疾而終.

    本來台泥花蓮廠的原料來自花蓮市旁邊的佐倉礦場.現在因為佳山基地的運作而停採.

    目前年產量150萬公噸的花蓮廠原料全部依賴北迴鐵路從和平礦場運到花蓮.空車還要迴送回花蓮港.這嚴重影響北迴鐵路客運增班.

    更別説幸福水泥廠的礦源來自和仁
    台泥蘇澳廠的原料也要由和平提供
    這些每天絡繹不絕的石灰石斗車加上空車迴送
    北迴鐵路怎有空間??

    以下官方資訊提供您參考:

    臺鐵系統路線容量及利用率--民國95年

    http://www.iot.gov.tw/public/Attachment/710516272171.xls

    北迴鐵路蘇澳新到和平的路線利用率達107.56% 僅次於東西線交會,通勤電車密集的基隆松山間的133.18%

    這種超限利用的鐵路,不但在管理鬆散的台鐵之營運之下容易發生事故

    而且今年的台鐵大改點,路線容量不足的限制下

    新購入的太魯閣號列車全數投入,卻只能取代原有的列車班次,而不易有增班的空間

    而且太魯閣號只能以八列車廂編組,僅有380個座位沒有調整空間又不賣站票,(韓製pp自強號少一百多個位子,於柴油自強可擴充編組,莒光號可加掛車廂)另外,絕大多數太魯閣號列車在宜蘭的立委要求下,增停羅東宜蘭,配座因而分散給宜蘭羅東導致北花座位數減少,更加一票難求

    花蓮人的選擇不多,提供如此困境予諸位參考

    ReplyDelete
  2. >不要誤以為花蓮人不支持環保運動.

    cobyyang,感謝你提供相關資料,只不過文章當中有些論述可能產生了你的誤會了,如果你能仔細辯明文句內的某些立論立場,就會發現文章內並無指稱花蓮人不支持環保運動的意思。

    ReplyDelete
  3. 不同的變項問句可以引導出不同的民調結果
    事情本來就沒有絕對.....
    「建。不建」就像現在的「愛。不愛台灣」
    我不是花蓮人我沒資格表達意見
    我只能說
    我到過的花蓮
    可以讓我的心撼動至今

    ReplyDelete

 
Copyright 2005 春如月筆記.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