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屯國立公園底觀音山群

Posted By weihsi / October 15, 2009 @ October 15, 2009


這張「観音山と淡水河(大屯国立公園)」彩繪明信片,大約於 1930 年代由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TAIWAN GOVERNMENT RAILWAY)發行,現今收集於 1939 年發行的《國立公園寫真集》當中。彩繪中的觀音山山群奇麗,似柔美女子矗立於淡水河旁,若稍不注意的觀察,說不住會誤認是北海道摩周湖的彩繪明信片呢。

明信片右側原有「大屯国立公園」一行文字,「大屯國立公園」是日治時期所成立的三座國立公園其中之一(國立公園類似我們台灣的國家公園),大屯國立公園的範圍包括現在的陽明山國家公園(七星郡士林街、北投庄與淡水郡淡水街、三芝庄)、與淡水河對岸的觀音山群(淡水郡八里庄與新莊郡五股庄)。


「大屯國立公園」包括草山、七星、大屯、面天、向天群峰和觀音山等大屯山系。設立緣由自然是因為獨特的火山景觀與溫泉區,除了擁有地質景觀的豐富變化外,而且也是許多重要特有動植物的棲息分布地。

上圖是《國立公園寫真集》中的《大屯國立公園簡圖》,可以清楚比對出各山群的相對位置,台北市、「台灣神社」的標示或淡水鐵道等,右側有八二六五公頃字樣,粗體曲線是聯絡各景點的路線指標,由台北市到觀音山大約是三重埔和尚洲一帶到達成仔寮,隨後即進入國立公園的觀音山區範圍。

觀音山在日治時期便是著名的風景名勝,淡水八景之一的「岔嶺吐霧」即是形容的行雲飄渺於觀音山群之間的變化無窮。除此之外,「觀音山凌雲寺」與「西雲寺」亦是日治時期的著名宗教信仰中心,或許可由日治時期的許多的鳥瞰畫作當中,藉由畫家的描繪推測出當時的觀音山印象。


上圖是《大屯山彙鳥瞰圖》觀音山局部,昭和十年(1935年)金子常光所繪,由台北市過台北鐵橋,經三重埔和尚洲至成仔寮,再由西雲寺進入觀音山群的範圍之中,最後到達凌雲寺與觀音山。


上圖是昭和十年,紀念台灣始政四十週年的台灣博覽會導遊手冊所附地圖的「大台北鳥瞰圖」,大窪四郎繪。本圖除了對外交通聯絡外,五股、占山、觀音坑與成仔寮等標示的相對位置較符合觀音山群的地理概念。

除了鳥瞰圖外,位處於淡水山城對岸的觀音山,自然成為許多畫家或日治明信片的女主角之一了。例如楊三郎、陳澄波、顏水龍等著明台灣畫家都曾於作品當中描繪過觀音山。或許可以參考陳凱劭先生的《淡水觀音山》一文。

淡水觀音山 [陳凱劭的BLOG]

觀音山是台灣本土前輩畫家必畫的題材之一。

觀音山並不高,台灣叫「觀音山」的山也不只八里這座;高雄大社也有觀音山;草山也有座小觀音山。之所以稱「觀音山」,當然就是山形很像觀音的側面。

淡水八里的觀音山因為在寬闊的淡水河出海口附近,前面有夠大無阻礙的水域可以一覽山景,從台北盆地看去,關渡平原也成為觀音山景深。所以觀音山得天獨厚成為台灣畫家、攝影家的題材。這兩位畫家湊巧地在幾乎同一個地點(相差大概20公尺之內)完成畫作。


上圖是淡水風景(大屯國立公園)彩繪明信片,同系列由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TAIWAN GOVERNMENT RAILWAY)發行的明信片。淡水河上載浮著帆船的前景與糢朦的觀音山影,是當時最具代表性的觀音山印象了。

明信片上印有中、英、日文說明「大屯國家公園─在島都臺北近郊,在觀音、大屯、七星等大屯火山群的濃綠之中有淡水河流過,也擁有草山、北投兩個溫泉鄉」,並有「臺灣軍司令部檢閱濟」等字樣。(以上節錄國家圖書館台灣記憶簡介

不可否認的,觀音山的確擁有過國家級的美麗景觀。

不過,我所發表這篇文章,是因為拜讀過地圖會說話的《消失四十年的國家公園》這篇文章的緣故,特別是文章內的最末幾段:

「隨著太平洋戰爭爆發,臺灣總督府擱置對於國立公園的經營。遺憾的是,臺灣的國立公園並沒有隨著戰爭結束而重新開張,就此消失四十多年。直到 1980 年代,臺灣再度把這幾處消失的國家公園喚醒。然而,這四十年正好是臺灣生態被快速破壞的時候。歷史沒有如果,但不禁令人遐想:假如國家公園沒有消失四十年,觀音山就不會變成亂葬岡、梨山也不會被開墾地滿目瘡痍了。」

觀音山的行雲飄綿就好像女子的美貌一般,人們看中了她那琦麗山勢與風水,破壞了原本青蔥山林,自然的土石被開挖,濫葬墳墓和違章靈骨塔毫不掩飾地佔據整片山頭,大量的荒塚如鬼影般點點幢幢,更別說違章廟宇與工廠了。

這必須歸咎於生態保護觀念的低落,以及政府管制力不足等原因。在1993年的調查中,違法濫葬的面積高達觀音山地的四分之一,所有效統計墓葬數目比當地居民人數還要多(指五股鄉與八里鄉,八里鄉更超出當地人口數倍以上,被戲稱為「死人住的比活人還多」,現在從淡水看望觀音山,肉眼即可看間大片大片的濫葬墓園)。到如今觀音山那朦朧山影成為絕響,我們只能從過往的騷人墨客的文字畫作中去作想像了。

我想,這四十年所失落的過往,的確會讓人不勝唏噓。

延伸閱讀:
臺灣國立公園寫真集 (1939)

參考文獻:
消失四十年的國家公園
早坂一郎(1936)臺灣の國立公園,臺灣博物學會會報,26期。
1935 年 9 月 20 日敕令第 277 號:臺灣國立公園委員會官制
1935 年 10 月 20 日府令第 76 號:國立公園法施行規則
1937 年 12 月 27 日告示第 345 號:大屯國立公園指定
1937 年 12 月 27 日告示第 346 號:次高タロコ國立公園指定
1937 年 12 月 27 日告示第 347 號: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指定



 

0 comments:

歡迎您回覆與本篇文章的寶貴意見,但請勿回覆內容與文章本身無關、人身攻擊或其他不適當的言論。本板將會提出嚴重警告以及保留法律上的任何權利。

請訪客您在「Comment as」處選擇個人身分(Open ID)回應。若訪客您尚無法登入身份,請選「Name/URL」留下回應資料,再次謝謝您的回應 :)

Post a Comment

 
Copyright 2005 春如月筆記.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