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所敘述的「台北府城風水軸線」文章當中,簡單地敘述過隱含在台北古城之下的風水理論。也反應出中國自古畏敬自然的心理心態中,對於「建城」一事,漢民族希望藉由風水堪輿學來建構出「國泰民安」的想像,換言之,也因為農耕民族本身與天候節氣的關係密不可分,間接地將「安土立命」的思想,擴張為城市興衰的表意與象徵:
台灣古城的風水架構
Posted By weihsi / September 29, 2008 @ September 29, 2008 0 comments
在之前所敘述的「台北府城風水軸線」文章當中,簡單地敘述過隱含在台北古城之下的風水理論。也反應出中國自古畏敬自然的心理心態中,對於「建城」一事,漢民族希望藉由風水堪輿學來建構出「國泰民安」的想像,換言之,也因為農耕民族本身與天候節氣的關係密不可分,間接地將「安土立命」的思想,擴張為城市興衰的表意與象徵:
Sidebar 側邊列元件在頁面的顯示或不顯示
Posted By weihsi / September 27, 2008 @ September 27, 2008 2 comments
例如將某個 Page Elements 只顯示在瀏覽首頁的側邊列 (Sidebar) 上,或是只顯示在分頁文章之中 (即首頁不顯示)。這樣不只能夠在頁面設計保留更多彈性,也有一些優點:
1. 配合分頁性質,來減少讀取不必要的元件,使得網頁顯示更有效率。
2. 作者可以更有效控制「給瀏覽者」的首要資訊。
3. 讓介面更清爽。
可以參考「堯@部落格」的教學,是使用「修改 HTML」的方式進行元件修正的,因此提醒使用者在修改前最好先備份範本:
如何讓某些元件只在首頁 / 內頁顯示 [堯 @ 部落格]
如果跟我一樣,裝了一堆Page Elements,卻希望有些只出現在首頁,有些只出現在內頁,那這篇文章就可能是你所需要的。這個作法是利用修改HTML TEMPLATE的作法來作,然而可能會有些人不小心改錯了,而改錯的風險很大,所以建議先行備份,這樣至少還可以還原回去。
首先點選範本,然後點選修改HTML,最後把「展開小裝置範本」打勾。然後找到你想要修改的元件。然後找到includeable的標籤,在下上各加入一行,修改如下:
<b:widget id='HTML1' locked='false' title='訂閱服務' type='HTML'>
<b:includable id='main'>
<b:if cond='data:blog.pageType != "item"'>
<!-- only display title if it's non-empty -->
<b:if cond='data:title != ""'>
<h2 class='title'><data:title/></h2>
</b:if>
<div class='widget-content'>
<data:content/>
</div>
<b:include name='quickedit'/>
</b:if>
</b:includable>
</b:widget>
只在首頁及搜尋頁顯示:
cond='data:blog.pageType != "item"'
只在內頁顯示:
cond='data:blog.pageType == "item"'
而 Abin 的教學算是進階版的,因為不只可控制文章分頁與首頁部份,甚至可以設定條件在 Archive 存檔頁面或 Label 標籤分類頁面:
讓側邊列 (Sidebar) 的元件只在首頁顯示/不顯示 [Abin's Tech Note]
Blogger 頁面旁邊的 Sidebar 可以加掛很多模組,但是只要塞入一個元件 (Element),在任何頁面就都一定會出現。如果在某些條件下,特定元件可以選擇顯示或不顯示,一方面畫面也可以更清爽,少讀了某些元件網頁顯示也會更快更有效率。方法很簡單,只要在元件原始碼的外面加入 if 的條件判斷句,「當在什麼頁面的時候」,才會顯示元件的內容,就可以達到這個目的了。下面整理修改的範例,還有幾個常見的判斷條件。
事實上這算早期的 Blogger 基礎教學了,我是以書籤收集的想法來進行分享,歡迎網友討論。
Categories »
部落格事
fotologue.jp
Posted By weihsi / September 14, 2008 @ September 14, 2008 7 comments
相對於台灣眾多的網路相簿服務而言,在日本有個優質的相簿網站,稱作「fotologue」,當我們體驗了完全異於台灣網路相簿的服務之後,回頭看待台灣相簿網站所推銷的介面與服務,大概會對於彼此間明顯的落差感到十分地訝異吧。
「fotologue」是日本一家提供圖像攝影公司「amana」所製作的網站。最大的特色就是整個介面是以 Flash 所做成的,但是在大量使用 Flash 的情況之下,整體瀏覽速度並不因此產生遲緩的狀況。每個月所提供的 upload 限制是 20MB,這對於我本身以及一般使用者而言也相當足夠了。除此之外,在所記錄與傳遞使用的網頁設計上,以及整體介面的操作與互動裡,使用上非常的輕快,也可以感受到當中的程式架構是非常嚴謹的。
Categories »
網路小物
博物館的台北高樓印象
Posted By weihsi / September 2, 2008 @ September 02, 2008 0 comments
最近常常到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那裡去,是由於暑期所報名的補習班就在附近的關係。每天過的和準考生們一樣的生活,預定的時間當中,到台北車站附近、食用晚餐、上課、打瞌睡,直到時上完課後,隨即搭乘著交通工具回家。我想,這樣機械式的生活,應該曾是許多準備各大考試的人共同的經歷吧。
暑假的進度比起開學來說是比較不緊湊的,有時候我會趁著一些細碎的時段到二二八公園內遊走,比起公園內的樹木來說,館前路的高樓大廈的確會讓我感到太擁擠了點,因此我比較喜歡在公園內逗留。不過,大部分來說我也不會消耗時間太久,有時是繞著園內的步道行走一圈,有時是帶著相機隨意拍照,有時是尋找著公園內所放置的遺址,有時也會留下一點紀錄 (二二八內的遺址真的很多)。
在公園內,最讓我感到特別的,是像上圖那樣仰望台灣博物館與新光三越大樓的影像,這兩座建築物都曾成為城內區的象徵性代表,也是兩個不同時代的建築地標。有時候看著兩座建築彼此重疊,總會產生對於都市變遷的疏離感與歷史感。
台灣博物館是台灣歷史上最悠久的博物館,她那華麗的巴洛克建築樣式至今還是值得人們細心地去欣賞。而新光三越大樓曾是台灣最高的摩天大樓,加上比鄰著台北車站,新光大樓也曾經與現在的 Taipei 101 一樣,成為台北的代表性建築之一。換句話說,無論是台灣博物館或新光三越大樓,都曾有過自己過往的「台北印象」,或許說,是一種無常。
有時候,我會比較兩個「台北印象」,想著哪個「印象」會較讓我着迷,會喜歡那個時代的象徵,是高樓呢?還是博物館呢?依照我的個性,我當然會喜歡台灣博物館多一點,大概是因為我比較容易着迷歷史建築的關聯吧。我總覺得那個高樓大廈太單調了點,有點太(現代)台北了點。總覺得新光大樓尚未沉澱出韻味來。
相關閱讀
明石鳥居與乃木母堂鳥居於二二八公園 [WeihSi bLog]
明石總督之墓被迫移葬在三芝鄉福音山墓園。墓園設施只有鳥居遷移到二二八和平公園內,國立台灣博物館前。今年初,二二八公園進行景觀維護工程,將襄陽路一側的圍欄拆除,隨後是人行道美觀工程,使得原本在圍欄當中讓人無法靠近的鳥居,隨著圍欄的拆除,鳥居的位置竟然就在人行道旁,不只可以方便觀察鳥居的細節,也讓遺址與人們的生活更靠近一點。
Categories »
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