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巴萊五分鐘募資電影短片

Posted By weihsi / August 28, 2007 @ August 28, 2007


2009年,二月。成立「賽德克巴萊」官方部落格於無名小站 / http://www.wretch.cc/blog/seediq1930

May 19, 2010 update:賽德克巴萊電影最新片段與其幕後花絮

2003 年公共電視改編同名報導文學製播的電視劇「風中緋櫻」,是以 1930 年霧社賽德克族人不滿日人的歧視對待所發生的反抗事件為背景。以當時事件的倖存者「娥賓‧塔達歐」女士 (Obin‧Dadao,日名:高山初子,漢名:高彩雲) 為主角,敘述著主角身為「模範蕃童」的經歷、衝突和兩難,如虛構似的成為時代背景下的犧牲悲劇。

幾乎於同時,當時在網路上流傳著一個五分鐘電影短片,稱為「賽德克巴萊」。來自魏德聖導演的作品,企圖將聚光燈重新聚集在事件的軸心領導人物「莫那‧魯道」的英雄史詩上,於是由這想法概念為基礎,重新強調著賽德克族人的信仰,是來自於他們跟隨著祖靈的庇護,如奇萊山般堅強亦自負地追尋著真正屬於族人的精神所在。


若無法及時收看,請連結至海角七號部落格 / http://cape7.pixnet.net/blog/post/19109469

這部電影短片的起源,來自於 1997 年內容為原住民族人抗議的新聞報導。這篇報導引起魏德聖導演的注意,後來他從翻閱參考書籍開始到事件當地的調查,發覺到霧社事件背後所隱含獨特的賽德克信仰與族群美學,是值得藉由影片作品來記錄和發揚,因此他計畫著以呈現誠實與信仰來製作「賽德克巴萊」。

魏德聖導演對於這影片,要求的是真實且完整,他預估到必須籌募大筆的資金,對於台灣電影產業的低潮,吸引製作經費或籌募資金是非常困難。魏德聖導演為了證明「賽德克巴萊」是具有市場潛力及可觀性,也為了實踐這個理想,他自籌了兩百萬元的資金,也號召了一群電影工作者,製作了近五分鐘的電影試片短片。企圖想由影片來證明台灣電影也可以達到國際級水準,由台灣電影來記錄是不辱這個實際且悲愴的事件。

2003 年十一月的試片會後,這部短片的確受到許多人的注目,第四屆純十六影展廣為迴響,並持續網路上流傳壓縮。後來架設了官方網站做為網路募款的管道。雖然得到了許多迴響,但是這個募款行動並沒有成功,再預定的期限內並無法募籌到一定的金額,因此這個製片計畫便無限期延後了。

「賽德克‧巴萊」意思指「真正的人」。或許,賽德克族人所追求的也不過是彩虹那端的鏡頭而已,來自原生的信仰,和亙古流傳於自然林霧中的祖靈庇護。不過日本人的到來卻將許多的信仰強制的更改,並且將這些蘊含著深刻意義的習俗稱為「惡習」(註一),並要族人屈服於日人的不平等對待。這讓族人擔心這樣的破壞與停止的習俗會不會讓未來後代無法再上天堂與祖先見面了,因此事件裡的反抗事件中,或許族人的身體會因為戰爭而毀壞,但是他們所追尋那心靈上的安居場所,或許在族人集體自縊的巨木底下棲息著。

這些全來自於征服者的不理解與曲扭,或許這也是電影所強調的。在台灣高山上的文化是豐富而誠實的。但是卻難以讓世界看見屬於祖靈的光輝,從早期漢人耕地爭執,日本人的高壓統治,到國民黨政府的更改漢名,全是屬於不尊重和不真誠的角度,台灣的原住民文化是什麼?在每一段時期中都無聲的流失掉,到最後所剩下的,不過是過多的同情無奈和憐憫而已。

拍攝這部短片時,已經難以找到原來馬赫坡社的族人會「賽德克族語」的族人,因此也無法使用母語來詮釋這部電影了。(


在沒有信仰和自由的肉體裡,靈魂會因困乏而死去!如果有人逼迫你忘記不該忘的東西,你應該反抗、你應該戰鬥,你不該讓自己變成被豢養的野獸!

因為我們都是驕傲的賽德克.巴萊,真正的人!
日本人比濁水溪的石頭還多,比森林的樹葉還繁密,可我反抗的決心比奇萊山還要堅定....

《賽德克‧巴萊》原著劇本小說


註一:對賽德克族而言,「紋面」是一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儀式,只有臉上有刺紋的人才能結婚擁有後代,死後也才能通過彩虹橋去見祖靈。賽德克男子必須「出草」獵回人頭、女子必須讓部落長老認同她的織布技術才能紋面,成為一個「賽德克‧巴萊」。(《賽德克‧巴萊》原著劇本小說)

圖片資訊賽德克‧巴萊官方網站

相關閱讀

魏德聖.嚴云農《賽德克‧巴萊》

在父親魯道拜依與族人的注視之下,年輕的莫那魯道,靜靜躺在自己家中的地面上。他不說一語,態度宛如岩石一般沈靜,更像是和整個大地融為一體。他身上蓋著苧麻編織成的白色毯子,一直覆蓋到脖子的下方。那毯子上面如同晚霞一般美麗的紅色圖騰,正是莫那母親親手編織而成的傑作。

在流動緩慢的時間裡,莫那試著讓自己的呼吸不要因紋面儀式到來而變得急促。但當他從仰視的視野看著滿臉皺紋的老嬤嬤將紋面工具一一放在自己左耳附近時,他的心,仍像是大雨過後的溪流,有種難以抑止的澎湃。


Seediq Bale
[Keywords]


Back in January I read about how Taiwanese filmmaker Wei Te-sheng (魏德聖) is planning on making the “first Taiwanese epic,” about an Aborigine uprising against the Japanese which took place over 75 years ago. The film is tentatively titled Seediq Bale (賽德克巴萊). It seems they are still attempting to raise the money necessary to shoot the film on such a grand scale, but there is now a web site where you can download a demo preview of the film with English subtitles. I have to say it looks pretty good - I hope they are able to get the money necessary to make it.

五分鐘與一億元,魏德聖的賽德克巴萊 [Blah Blah Blah]

我看過魏導賽德克巴萊這部短片 (網路流傳很廣,很多人都看過吧?),說實在,魏導的精神我很佩服,魏導的作法我很不能認同。為什麼?因為花幾百萬拍一個完成度這麼低的預告,簡直是浪費,是外行人的作法。這250萬堆出來的預告,到時候如果正式開拍,已拍的膠片、服裝、道具都不能再用,等於說你前製的錢都白花了。商業電影要募款,主要是看你的前製作業與企畫能力,Peter Jackson怎麼拿魔戒的企畫案打動新線影業的?當時PJ拿去的presentation,都是很粗糙的東西,那個咕嚕就只是一個多邊形電腦人物,秀一些走位的動作而已,對真正的電影投資者而言,他們要看的是你的前製作業能力和未來影片獲利能力,等等,這些實質的東西。魏導的東西可以讓影迷或外行人驚嘆,但卻不足以讓真正懂電影的金主掏錢,這種浪費說不定反而變成一個缺點,讓投資者卻步。

請支援 Seediq Bale 賽德克巴萊 [竹板凳的漁瘟]

你可以說賽德克巴萊的意思是「真正的人」,也可以說他的意思是賽德克英雄。這部電影將完全以母語,及當時台灣各族群的語言來呈現。其試拍片段在第四屆純十六影展引起了廣大迴響。從試拍片段中可看出這部片的理想是宏闊的。但是也因為此題材在台灣並不熱門,他們也需要支持者捐募來取得正式拍片的經費。



 

10 comments:

歡迎您回覆與本篇文章的寶貴意見,但請勿回覆內容與文章本身無關、人身攻擊或其他不適當的言論。本板將會提出嚴重警告以及保留法律上的任何權利。

請訪客您在「Comment as」處選擇個人身分(Open ID)回應。若訪客您尚無法登入身份,請選「Name/URL」留下回應資料,再次謝謝您的回應 :)

  1. 原來如此.
    剛看到前半段覺得沒有募到資金很惋惜~
    看到後來Weihsi的解釋.想想也對.
    或許.我該惋惜的是賽德克.巴萊的族人的故事與精神不能在螢光幕上發光發亮...
    而不是導演的資金募集失敗...我檢討.

    ReplyDelete
  2. 如果說,原住民文化可以被接受和重視,事實上,我覺得無論是募款或是電影上的籌組都不會成為問題所在了。這部電影的最大障礙是在於文化上的不理解和疏離,而非商業價值。

    我是這樣認為的。

    ReplyDelete
  3. 曾經,我有原住民朋友質疑這樣的作品,無法真正找使用母語的演員,而是到處找各族原住民演員說自己的話,並認為這樣的做法還是立基在 "反正漢人也聽不懂" 的思維下而形成。

    我不清楚這樣的批評該如何回應,但我同意你的看法。

    ReplyDelete
  4. 事實上,我也並非完全能夠理解。就好像很多離譜的結構無理的參雜在一起那般。

    希望這些事情總有一天會出現某些條理出來。

    ReplyDelete
  5. 台灣的主要資源多半掌握在一些沒有專業常識的人手上!
    國外很多鉅片是由年輕導演寫份企劃書,經過電影公司評估,就能獲得支持,法蘭西斯科波拉拍"教父"時才30 出頭!他當時獲得的預算可是天文數字!
    兩億~~~對現在台灣來說 不算大錢,郭台銘不也說要花兩百億拍片嗎? 問題是 他們壓根不懂所謂的創意產業,讓他們決定要不要投資塑膠模具握或是生產工廠OK, 但是只給他看企劃書要他們投資~~~~~大概無所適從吧!!
    先拍個短片,或許浪費了,但是給掌握資源的外行看,是必要的!

    ReplyDelete
  6. 匿名朋友,這或許也就是台灣電影在籌資上的無奈,希望魏導在海角成功後,可以重新一圓拍攝《賽》片的夢想。

    ReplyDelete
  7. ~~~拍攝這部短片時,已經難以找到會「賽德克族語」的族人,因此也無法使用母語來詮釋這部電影了~~~


    賽德克現在已經是台灣被承認的第十四個原住民族
    不知道版主是從什麼樣的人或什麼樣的資訊說現在已經沒有人會說賽德克語言呢?
    我本身是太魯閣族人(族名也叫莫那)
    太魯閣和賽德克以前都被日本人劃入泰雅族的範圍裡
    這兩個族群是同樣語言,同樣文化,只是太魯閣經過大遷徙,移到中央山脈東邊(看過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導覽就清楚了)
    我可以保證片中所有演員講的話,都是聽得懂,不是亂講的
    魏導當時就是尋找可以獎賽德克語的原住民來拍
    (四年前我也捐了一點錢)

    ReplyDelete
  8. 附帶ㄧ提:

    今天台灣各原住民族的名稱
    都是以他們語言當中稱"人"這個字而來的
    比如說太魯閣和賽德克都稱人叫做"Sediq"
    布農族稱人為"Bunun"
    日本人在來台灣後曾經派了一些人類學家對這個島嶼上的各民族留下了很多人類學的資料與研究
    再當時因為語言或文化的隔閡,也有一些難免的錯誤
    比如說蘭嶼的達悟族,以前被叫作雅美族
    為什麼呢?
    因為當初來考察的人類學者,他的翻譯,嚮導是卑南族人
    卑南族語稱達悟人較Yamis,就變成雅美族啦
    同樣的
    阿美族也不叫"Amis"
    他們叫自己是" Bantsa" 音類似ㄅㄢˇㄗㄚˋ

    賽德克群因為不願意被稱作太魯閣,之前也經過很多討論
    最後終於被內政部確認為第十四個原住民族

    ReplyDelete
  9. goutybear,你好。

    首先我必須致歉,當我在部落格發表這篇文章時,只是單純的引據賽德克‧巴萊官方網站與相關的新聞稿資料而已,並未做好足夠的資料補充,導致文章內容有所缺失,甚至於產生嚴重的誤解。因此我很感謝你留言提醒出文章的矛盾所在。

    直到之前我瞭解到更多關於賽德克亞族 (Sediq- proper) 的相關資料後,才知道我在前文當中的註解是有所差距的,我在以下記述一點自己對於賽德克族的認識,由於我並非專業 (指非專業的歷史研究員),如果我的資料有所缺失時,還不妄 goutybear 你的多方指正。

    日治時期,日本學者幾乎將台灣北部地域的原住民族劃分為「泰雅族」(Tayal),「泰雅族」的劃分也由戰後的國民政府延續下來。而「泰雅族」實際上有兩大分支,以南投縣北港溪與花蓮縣和平溪 (極北北界) 做為一條 (人為的) 分界線,以北為泰雅亞族 (Atayal-Proper),以南則是賽德克亞族 (Sediq- proper) 的居住區。

    根據研究,兩者之間的親族組織、生命觀念,禮俗歲時祭儀與天生體質幾近相似,不過在方言使用上,相同者只有約 47%,語言結構方面仍然有些微小異。

    傳說,賽德克族人的起源是以白石出為發源地,但是也有部分說法認為是來自埔里牛眠山,有文獻曾指出以中央山脈為分界,分為西賽德克群與東賽德克群,不過後來認為這不過是以各族群的居住區位作為劃分而已,現代多以三大語系分為德克搭雅 (Tkdaya)、都達 (Toda)、太魯閣 (德魯閣,Truku) 三群。三群皆以賽德克 Sediq 作為「人」的稱呼。

    我記得有文章表示以上分類的三群,現今遷徙於花蓮的陶塞與太魯閣不直接等於 Toda 與 Truku ,這當中所涵攝的客體似乎是有所差異的。

    馬赫坡社屬於德克塔雅的一支,在日治當時,劃分為霧社群的範圍,1903 年的「干卓萬事件」後,霧社群的勢力中心由巴蘭社、荷歌社轉向馬赫坡社,霧社群的組成份子除了德克達亞群外,尚有托洛克群人與道澤群人 (來自當時已遭併吞的布卡散社)。在 1930 年之前,德克塔雅群是賽德克族勢力最大的族群。(1914年的太魯閣事件,「太魯閣蕃」人口銳減,現代則以太魯閣族的人口最多)。

    事件發生時,反抗的霧社群六社遭受日軍慘烈的攻擊,最後只有五百人生存,日本人規劃為「保護蕃」,收容在霧社群當中。不過在 1931 年,日本縱容陶渣社去屠殺保護蕃,共屠殺 216 人,最後剩下298 人,被遷移到北港溪上游的川中島(現在仁愛鄉互助村清流部落)。據說,現今馬赫坡社的倖存者及其後代的確所剩無幾了。

    而我本文的註解其實是針對馬赫坡社族人的意思,可惜當時發表時,尚未清楚瞭解賽德克族的部分史蹟,導置最後產生誤會。goutybear,如果我的剛才資料或論述有所缺失,還希望你能多多指正,畢竟我必須承認自己的確並非十足的瞭解。

    最後再次謝謝你的回覆。

    ReplyDelete
  10. 以「真正的人」廣告,以廣大的媒體促銷,如今出現了台中泰雅族的反對,如果出現觀眾認為被欺騙了的狀況,會是怎樣的情形?
    更何況該劇中,有極大的錯誤‧‧‧表面是對日本的批判,其實沒有讓莫那魯道把真正抗暴的原因說出來‧‧‧這使得日本人的地位反而值得同情,而凸顯了原住民的殘暴‧‧‧

    是否台南賴市長的親日傾向,影響了魏大導演?或者是長老會之類,或者有其他的利益糾葛?開口「祖靈」,閉口「祖靈」,或者「文化衝突」之類,好像很關心原住民,很文明的名詞‧‧‧其實那只是假問題‧‧‧想想看,以下的問題‧‧‧

    請問,如果莫那魯道率領所有往生的族人來到彩虹橋,把守彩虹橋的祖靈,認為他不應該擅自讓全族人一起犧牲,沒有善盡領導人的本分,他該如何答覆?

    請問除了由於日本殖民統治者顯然是採取族滅政策,族人「生不如死」的理由之外,我們實在想不出,合理的,可以讓祖靈接納他的理由‧‧‧
    再退一百步來想,如果平凡如你、我,如何能夠想像有哪一種祖靈,會同意所有的族人竟然在某一位偉大的領袖之領導下,忽然集體全部僅因為某種不幸,就一起自戕地回到祖靈之地啊‧‧‧

    類似的重大問題,不一一‧‧‧
    有興趣討論的話,歡迎來泥人的格子
    http://blog.udn.com/h1234567am/5633247

    泥土敬白

    ReplyDelete

 
Copyright 2005 春如月筆記.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