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2009年,二月。成立「賽德克巴萊」官方部落格於無名小站 / http://www.wretch.cc/blog/seediq1930
May 19, 2010 update:賽德克巴萊電影最新片段與其幕後花絮
2003 年公共電視改編同名報導文學製播的電視劇「風中緋櫻」,是以 1930 年霧社賽德克族人不滿日人的歧視對待所發生的反抗事件為背景。以當時事件的倖存者「娥賓‧塔達歐」女士 (Obin‧Dadao,日名:高山初子,漢名:高彩雲) 為主角,敘述著主角身為「模範蕃童」的經歷、衝突和兩難,如虛構似的成為時代背景下的犧牲悲劇。
幾乎於同時,當時在網路上流傳著一個五分鐘電影短片,稱為「賽德克巴萊」。來自魏德聖導演的作品,企圖將聚光燈重新聚集在事件的軸心領導人物「莫那‧魯道」的英雄史詩上,於是由這想法概念為基礎,重新強調著賽德克族人的信仰,是來自於他們跟隨著祖靈的庇護,如奇萊山般堅強亦自負地追尋著真正屬於族人的精神所在。
台灣畫家陳澄波(1895年 2 月 2 日- 1947 年 3 月 25 日)生於明治二十八年(一八九五年)臺南府嘉義縣,那年正好是日本統治台灣的肇始。父親陳守愚有秀才功名,受聘為私塾老師,但是陳家經濟並非寬裕,陳澄波自幼喪母,是由祖母扶養長成。由於經濟上的緣故,陳澄波最初由私塾學習漢文,直到十三歲(一九○八年)時才進入嘉義第一公學校就讀。入學不久,父親便去世了。
一九一三年,陳澄波至「總督府國語學校」(在臺北帝國大學成立於一九二八年之前,總督府國語學校可算是當時的第一學府。)就讀,在此時期,著名的水彩畫家石川欽一郎於國語學校任教,因此陳澄波接受了石川在寫生與水彩等技法上的指導,並且展現了他關於繪畫上的長才。一九一七年畢業後被分發回嘉義第一公學校任教,雖然成為了教師但是卻因為對於繪畫上的熱愛與追求,在一九二四年考入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深造,時年二十九歲。
從台北盆地西緣至新竹北步的廣大台地地形,從北而南為林口台地、桃園台地以及湖口台地三個部份。其中湖口林口的兩側地勢較桃園台地高,邊緣地帶受到河川侵蝕的影響,地勢起伏較大,在河道切割之下形成了許多交通孔道。桃園台地由於地勢較低,侵蝕少而平坦,早期為了儲水灌溉闢築了許多「比陂塘」,逐漸成為農業產地。
湖口台地為一由西往東狹長而不規則的帶狀台地,是古石門溪沖積扇中最為古老也最高的一部分。台地在長期侵蝕之下,發育出許多初型切割谷地,並且已稍微呈現出丘陵的樣貌,也因此特別形容丘陵地形的「窩」(竹塹地區的客家人將丘陵地三面封閉一面開口的地形特別稱做「窩」) 或「坑」(河川切割丘陵形成較高的崖面谷地)地名,也分布在台地的各角落。台地的範圍涵蓋著新豐、湖口,以及新埔、關西的部份地區。
大湖口地區位於湖口台地西側,地處丘陵和臺地的交接處,是竹塹城北上交通的重要孔道。清光緒十九年(西元 1893 年),由大稻程而來的鐵道建設劃過大湖口地區,並且設置「大湖口火車站房」,形成車站集散地並帶動當時老街的發展與繁華。昭和三年(1928 年),由於地形不良及當時的軍事需求,而改道搬遷「湖口驛」到現在湖口車站現址,於昭和八年(1933年) 鋪設雙軌軌道後鐵路業務逐漸繁榮,形程的新市街為「新湖口」,原大湖口地區的湖口老街稱為「老湖口」。舊大湖口車站如今成為天主堂。
湖口老街隨著鐵道的遷徙,曾經的熱鬧繁華逐漸趨於平靜。